您的位置:首页->评 论->文明评论  
清风当伴“中秋洁”
  发表时间:2015-09-25   编辑:刘仁军   来源: 湖南文明网
 

  又是一年中秋至,又到花好月圆时。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牵手,家国同庆的韵味格外浓厚。从城市的花坛到乡村的彩灯,从民众表态“移风易俗”过中秋到官员表态“清风两袖”过“两节”,让人们不仅看到了节日的喜庆热闹、团圆和谐,也看到了节日的“清风徐徐”,廉风拂面。 

  更值得欣喜的是,节日期间市纪委监察局还将开展“四风”问题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违规送节礼问题。正风肃纪,动真碰硬,促进党风、政风有效转变,带动民风、社风实质性好转。 

  清风竞逐,是改作风成果的显现,也是对传统的尊重与回归,彰显佳节之“佳”,节日之“洁”。 

  和谐、团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主题,代表着炎黄子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寓意美好的传统节日,也不时困扰着现代人。中秋节变成“月饼节”的批评声不时萦绕耳畔,“送礼节”的外号更是充满讽刺和无奈。这让我们思考,除了法定假日和节日食品,我们还能记得多少关于中秋节日的习俗?传统节日怎么才能少点商业影子多些文化气息?怎样才可以焕发出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中秋为佳节,关键就在一个“清”字。“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正是因为风清可醒脑、月明可鉴心。中秋赏月,赏其清明、清爽、清丽,不仅是对天伦之乐的向往、对时序更替的感喟,更有一份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才是中秋深层次文化意义所在。 

  回眸中华上下五千年,每到中秋佳节这一天,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无论从南国的舞龙灯、划旱船、赛龙舟,还是到北国的玩花灯、猜灯谜、赏月吃饼;再从新疆大漠的中秋篝火晚会,到东方街市的“一夜鱼龙舞”,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各有各的中秋庆祝活动。中秋节俨然已成为经朝历代的传统文化“绽放节”。比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这些诗词意象丰富、内涵深远,多姿多彩、意蕴盎然,读之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息,以及魅力中秋境界的深远。 

  然而,这些年来,一些人却将中秋这个清朗的节日,看作趁机送人情、拉关系的“良辰吉日”。于是,公款请客送礼者找到了借口,私下利益授受者寻得了契机。借着中秋名头“放松放松”,变相吃喝玩乐;打着节日旗号“意思意思”,模糊贿赂界限;“节日到、干部倒”的调侃即为明证。中秋之清,淹没在了觥筹交错中,迷失在了迎来送往里。 

  中秋意蕴在于“清”,中秋之外,更该让“清”成为一种文化。有人说,如今,很多节日都该改成同一个名字——送礼节。要防止端午的粽子“异化”、中秋的月饼“变味”,或许都该存一份清气、多一份清雅。而要改进作风、清新政风,更需让权力如“冰壶浮世界”,清清朗朗、清清白白。当崇清成为一种政治风骨、社会风尚,中秋的文化意义才可谓得到真正的传扬。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清风明月虽不用一钱买,却更是无价之珍。中秋佳节取一“清”字,清风明月相伴,定是和美之期。中秋节,更当变成“中秋洁”。(承德文明网)

  上一篇: 从中秋节那些“小段子”谈开去
下一篇: 团圆中秋 带健康和思念回家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