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救人英雄的“红色传奇”——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曹承全
  发表时间:2015-11-26   编辑:刘仁军   来源: 湖南文明网
 

 

  大学生曹承全

 

  曹承全(中)与被救的许清瑞(左)与梁三成(右)。成俊峰 摄

 

  曹承全看望被救工人梁三成。

  成俊峰 吴雅敏

  11月25日,省综治委、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评选出29名全省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耒阳籍“九零末”大学生曹承全荣获“湖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记一等功。

  曹承全1997年出生于陕西潼关,5岁回原籍湖南耒阳读书,现就读于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是一名“红色革命后代”。他自幼受“红色文化”熏陶,在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巧用旗杆连续救出两名被困于下水道的清淤工人,切实贯彻了习近平主席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永葆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革命血脉的时代壮歌……

  一根旗杆救岀两条人命

  “不好了,救命啊!救命啊!”2月7日上午9时许,家住耒阳市金城华府三楼的大学生曹承全,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大喊“救命”。拉开窗帘,寒风飕飕,只见一名中年妇女在大声呼喊,说有一名环卫工人困在下水道井底。曹承全连鞋子也没穿,打着赤脚冲出房间直奔出事地点。

  原来,环卫工人梁三成在下水道里清淤时,不慎沼气中毒,小区物业经理许清瑞投下梯子下井救人,由于井内空间狭窄,空气稀薄,有毒气体浓度较大,梯子放下去之后,不但没将环卫工人救上来,自己也被困井内,情况万分紧急。听到下水道暗流奔涌的声音,闻到井口刺鼻的气味,联想到去年长沙一位女大学生不慎掉入下水道身亡的事,曹承全仿佛看到梁三成的生命正在被吞噬,人命关天呀!他急中生智,猛然想到了家里的红旗,也许能救工人大叔。他返身跑回家,从书房扛来一面鲜艳的红旗,将4米多长的旗杆迅速伸入井底。

  红旗,是寒冬里一团跳动的火焰。

  被困人员看到了红旗,就像看到了救星,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梁三成凭着一种求生本能死死地拽住旗杆,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井内空间狭小,极度缺氧,许清瑞此时已经脸色苍白,全身乏力,双脚在梯子上发抖,他一手抓着梁三成的衣领,一手抓着楼梯,摇摇欲坠。更困难的是梁三成已无太大力气抓住旗杆,如再这样耗下去,有可能因沼气中毒跌落井底从而引发二次事故。机智的曹承全当机立断,半趴在地上,双手探入井中,欲将老许拖上来,却不好使力,在一名中年男子帮助下,两人一同将许清瑞拽了上来。紧接着,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小伙子自告奋勇,顺着梯子下到井中,将麻绳套住梁三成后迅速爬出,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把梁三成营救了上来。

  此时,梁三成两眼发白,不省人事,大家在焦急地等待救护车。

  “时间就是生命,一刻都不能耽误,决不能干等救护车。”曹承全按照在课堂上学到的救护知识,全然不顾梁三成身上的污泥与恶臭,为其解开衣服,脱下鞋子,再用嘴替梁三成吸出口里的污泥,并反复对他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帮助他恢复呼吸,排出体内毒气。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曹承全的手心冒出了汗,他深知环卫工人此时生命垂危,决不能因自身失误而耽误救援。幸运的是,他的急救措施起了作用,几分钟后,梁三成的嘴角溢出白沫,吐出几口血水,随即腹部可见明显的起伏……大家惊喜地看到梁三成能够自主呼吸了,不约而同地对曹承全竖起了大拇指。随后,救护车赶到,将许、梁二人送入耒阳市人民医院。接诊医生介绍,两人均属混合气体严重中毒,若抢救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就会危及生命,“如果再晚几分钟实施急救措施,梁三成就有生命危险了。遇到这种情况,救护者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或用毛巾作隔断,否则会导致自己严重中毒。”

  人群散去,曹承全扛着家里鲜艳的红旗回家,稚嫩的脸蛋在寒风中被冻得通红,宛若一位红军战士。

  在现场看到这“惊心动魄”一幕的梁三成妻子,至今仍在感叹:“幸亏大学生曹承全施救及时,处理得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曹承全挺身而出、机智救人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湖南日报》、《新湘评论》、《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长沙晚报》、《衡阳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陕西教育网等上百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2015年4月1日,耒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曹承全“见义勇为模范” 荣誉称号,成为该市近年来获表彰模范中年龄最小的救人英雄。耒阳市委书记彭玉明为其颁奖,称赞他“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智勇双全的风范。”

  2015年7月,陕西省委高教工委授予曹承全“陕西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青年学生以他为榜样,学习他临危不惧、敢于担当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

  2015年5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曹承全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红旗是曹家的“传家宝”

  初见曹承全,阳光、内敛、帅气。与他深入交谈后,这位满脸稚气的“九零末”大学生,浑身蕴藏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正能量。

  当问到为何有那么大的勇气站出来救人时,他无不自豪地说:“主要得益于家里良好的家风。”父亲经常告诫他,关键时刻要敢于站出来,要传承好家里光荣的革命传统,要做一个敢担当、有抱负的新青年。就连“曹承全”这个名字都是爷爷取自“红色传承”、“德智双全”之意而来的,为的就是能将“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植根于他的内心和血脉,当好“红色传人”。

  曹承全从记事起,家里没挂“福”字,没摆财神菩萨,一摞摞的红色文化书籍和一面鲜艳夺目的红旗却与家“形影不离”。去年刚搬新家,父亲又将红旗摆到书房一个醒目位置。门口还贴着一副大红对联: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与时俱进创伟业;祖辈奇功朱毛会师指挥开路万世名。横批是:承前启后。

  这副对联无声地诉说着曹家先辈的英勇业绩,而摆在家里的红旗则代表着一种红色信仰,在曹家代代相传。

  父亲告诉曹承全,红旗是老曾外公曾木斋传下来的,至今已经传承了87年。曾木斋1876年出生,性格豪爽,为人耿直,自幼就跟随拳师学得一身好功夫。1891年入船山书院,1894年中举,1895年入国子监读书,后加县丞,曾在岳麓书院执教授课。他一生奉行“好男儿当以修身齐家安邦治国平天下”为第一要义,把同族的曾国藩视为榜样,希望自己像他那样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他先后参加过“戊戌变法”、武昌起义。在湘南起义中,他作为农民自卫军指挥员,为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作出了积极贡献。

  老曾外公走了,留给老伴只有一面破旧的红旗,她把这面红旗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给后人。女儿曾世英出嫁时,她含着泪水对女儿说:“这面红旗是你爹用鲜血染红的,今天作为你的陪嫁送给你,你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女儿嫁到曹家后,在国民党统治下,把红旗当作宝贝一样珍藏起来,悄悄交给了儿子曹三体;新中国成立后,红旗重见天日,曹三体把红旗交给了儿子曹圣德;曹圣德扛着红旗,带领群众修水利工程,年满60岁时,将红旗传给自己的儿子:“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曹家几代人把这面红旗看得十分神圣,红旗破了,用红绸布打上补丁,实在破旧了,再换上新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旗面和旗杆不知换了多少次,缝缝补补之中,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

  红旗成为家里的“传家宝”,曹承全从小耳濡目染,他经常听父亲曹传礼讲老曾外公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故事,并从小立志做一个与老曾外公一样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人。有人问他下井救人为何想到了红旗?他说:“红旗陪伴我成长,这是一种巧合,旗杆那么长,可以拽住落井的人,我为自己的勇敢感到骄傲,我只做了一位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做的事。”

  记得上大学一年级时,曹承全曾在《重拾遗失的信仰》的作文中写道:“当炫富的干露露唯财是举,当富豪们娶妻嫁女一掷千金,当他们将财富与成功画上等号,是因为他们内心空虚,没有支柱,缺乏信仰。2014年春晚的《扶不扶》与其说是一个小品,不如说是一次对国人信仰道德的拷问。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一方面不断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却遭遇着迷惘与困惑。如何找回遗失的信仰,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驾齐驱,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反观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是否还有‘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的气魄?是否秉承了刚毅独立,敢为人之先的湖湘精神?马克思说过,法兰西不缺有智慧的人,但缺乏有信仰的人。我们这一代能否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其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在时代的车轮下坚守信仰,践行信仰,守望信仰。”

  “红色基因”构筑“信仰高地”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要求万世名”是曹承全的座右铭,他渴望能像他的老曾外公曾木斋那样,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天下人民谋福祉。1998年,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赠送给“红色后代” 曹承全父亲的书法作品就是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警句,既是对父亲的勉励,也是曹承全的人生信仰。为此,他刻苦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大一就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并荣获全班综合测评第一名。

  曹承全最爱读的书是基辛格的《论中国》,以一个西方外交家的眼光,论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及二十世纪与美苏大国的博弈,中华民族从历史无上荣耀走入屈辱又走向伟大复兴。我是红色后代,只有保持一种红色元素,才能永葆红色江山不变颜色。我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关键时候能够站出来。”

  2006年,耒阳农村遭受特大洪灾,9岁的曹承全跟着父亲拖着几车八宝粥、大米、矿泉水去慰问灾民,父亲扛着红旗参加抗洪抢险为灾民捐款捐物对他的影响潜移默化。

  在学校,曹承全争当青年志愿者和义工,用行为构筑自己的“精神高地”。他将内心的热情更多地奉献于公益事业中,去兰州军区疗养院做公益、去看望军区退休老干部、为“弘扬中华文化,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做义工、自发打扫校园卫生、上街当“义务交警”、帮助老师整理作业……2008年,上初中一年级的他参加报纸义卖活动,一扫以前的羞涩,拿着报纸奔前跑后,劲头十足,经过一周的义卖,募捐款额达1100元,远远超过其他同学。2011年12月的一天,地冻天寒。他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上高中一年级,积极参加“爱心跳蚤市场”,动员同学将多余的学习用品捐出来,通过学校“跳蚤市场”拍卖,卖来的钱捐给贫困山区。活动从下午5点钟开始,到晚上7点钟结束。活动刚开始天就黑了,只能依稀辨认人的身影。与他一起参加活动的4个同学都吃晚饭去了,只有他饿着肚子在寒风中坚持,硬是将同学们捐来的200多本旧书、杂志销售一空,卖了500多元。他虽然错过了吃饭时间,挨冻受饿,但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心里感到十分快乐。他仿佛看到,一些农村少年儿童拿着他捐出的钱买来新书包或心仪礼物的场景,一连兴奋了好几天。

  曹承全被学校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助人为乐,成了他的一种本能,只要碰上谁有困难,他会主动去帮。“精进助学金”是香港理工大学潘宗光教授为那些家庭特贫特困而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设立的,可一次性进行两万元奖励。去年10月,寝室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王成同学想申请这笔助学金。小王忙着写申报材料,可没电脑,曹承全主动拿上自己的电脑为他帮忙,通过输入文字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王成的爷爷奶奶去世早,父亲左手关节患了乳状瘤,后来恶化成鱗癌,丧失劳动能力多年;母亲经常头痛,还有一个6岁的妹妹,为维持全家生计,不得不去附近打工。记得报到那天,父亲送王成来,晚上父子挤在一张床上。他的父亲左手捆着白布,同学们以为他受了伤。曹承全深知这次评比竞争激烈,必须过了材料这一关,便将他的申报材料反复修改润色,11点钟寝室熄了灯,他又借来应急台灯,尽管次日还要上早自习,但他一心只想把材料改好,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修改到次日凌晨1点多钟,王成深深为之感动,说得到了奖学金一定请客。曹承全说:“同窗好友互相帮助,不足挂齿。”并鼓励他:“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人穷志不能短,生活的贫困不能压倒对成功的渴望,一定要用知识与汗水改变命运,创造未来美好生活。”

  今年1月,王成拿到了两万元助学金,准备好好感谢曹成全,曹承全严肃地说:“这笔钱是国家用来帮助你的,应该拿回去给你父亲治病。”早不久,王成的爸爸在郑州医院成功地接受了截肢手术。

  在老师眼里,曹承全的救人之举并非偶然,是本质上的人性之美,这种人性之美体现在他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态度中。曾经的高三班主任何文娟评价他:“该生为人喜静,善思考,擅长演讲,心地善良,乐于帮助同学。”曾经的初中一年级晏樱老师则评价道:“小承全,你总是那么彬彬有礼,遵守纪律。而你又不甘平庸,发愤图强,你用善良和努力征服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发自内心喜欢你……” 在同学眼里,曹承全当“救人英雄”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是一个“豪爽大气、乐于助人”的人。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房九萍同学说:“他的事迹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危难来临之际,伸出援手只不过是本能行为。”这是曹承全对自己义举的解释,也是他平时对道德信仰的坚守和追求。当意外来临时,他能像曾外祖父曾木斋那样,血脉中流淌着“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湖湘文化精神特质,从而拯救危难,彰显大德。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传承红色基因,勇敢站在时代前列,做一个朴实沉毅的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生!”

  曹承全,好样的,我们为你加油,为你喝彩!

  上一篇: 湘潭大学女生罹患胰腺癌 社会各界爱心接力17天筹款28万
下一篇: 以爱国主义等为重点 湖南推进民族县关工委工作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