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群文,女,1975年12月生,汝城县土桥镇青龙村一组村民。她19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照顾一家老小,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一位普通的农妇,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身体力行,用琐碎的日常点滴书写着孝心大爱,体现着平凡人的真善美。2021年,陈群文获评郴州好人。她的事迹在红网、湖南文明网、郴州日报社等媒体报道。
吃苦耐劳 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
1975年12月出生的陈群文是一名中专生,在当时也算是一位女知青。2003年,与丈夫何双洪结婚后,来到青龙村一组,与公公婆婆同住一屋,同锅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幸福好景不长。2005年,年迈婆婆不小心摔倒,致胯骨、双腿骨多处粉碎性骨折,由于治疗不当,病情恶化致下肢完全瘫痪,失去了自理能力,常年卧榻。不久后,公公也因病去世。顷刻间,家庭重压全压到了夫妻俩身上。
为维持生计,丈夫只能常年在外务工挣钱, 陈群文则留守在家,照顾年幼儿子和瘫痪卧床婆婆,还得操持家务、下地干活,甚至到工地搬砖补贴家用。自此,她的生活就像上紧发条的时钟,一刻也消停不下来。
晨曦微明,当人们还在甜美睡梦中,她就不得不起床,生火做饭、浆洗衣服、收拾家什,等到孩子醒来后,马上照料吃饭和上学等事宜。来不及喘口气,给婆婆洗漱、喂饭、熬药、喂药、端屎倒尿各种事情接踵而至,样样都离不开陈群文。
除开一日三餐,陈群文还得到田野里种稻子、菜园里种菜和附近建筑工地搬砖。到了晚上,为婆婆擦身、洗脚、换洗衣被等一大堆事务照样等着她。在忙碌间隙,她还抽空陪老人聊天解闷,讲讲外面事,让老人开心。
年复一年奔忙,日复一日劳累,原本就身材瘦小、看似弱不禁风的陈群文,看起来更是又黑又瘦,远比村里同龄人苍老。多年来,她没有好好歇息过,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更没有外出游玩过一次。
传递风尚 用行动感染身边人
“都是我拖累了你,让你吃上这么多苦。”得益于陈群文精心照料,今年89岁的婆婆看起来面色红润,精神不错,身上从没有生过一次褥疮,屋里也没有一点异味。她对儿媳是感动感激,又满腹愧疚。
“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好福分,儿媳妇比闺女还亲。要不是她不嫌脏累照顾我,恐怕我早就被疾病难死了。”在邻居和亲友过来串门时,婆婆对陈群文的赞美从不吝啬,“她进门十九年了,没发过一次气,红过一次脸。这么多年,我不仅没能给她什么、帮她带过孩子,反而一直拖累她……”
“快别多想,都是一家人,照顾您是我应尽义务。”每到这时,陈群文总是妥妥安抚好婆婆的情绪。丈夫常年不在身边,陈群文用瘦弱的身板支撑着一家子,苦了累了,她宁愿自己一个人默默掉眼泪,为自己舒压,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婆婆看到为自己担忧。对于在外务工的丈夫,她也是报喜不报忧,每次隔空通话中,她反倒劝慰起丈夫,“你就放一万个心,安心上班多挣钱。家里,我能扛得住,照料好!”
一片真心似暖阳,陈群文诠释平凡人的真善美。俗话说“百善孝为先”。19年来,陈群文照顾婆婆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左邻右舍有目共睹,大家都对她赞不绝口,但陈群文却说;“我只是做到了儿女应尽的本分,她养孩子小,孩子就该养她老。”每当有人问:“毕竟是婆婆,你是怎么做到如此尽心尽力照顾的?”陈群文说“选择这个家,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这不仅是对丈夫的支持,也是给子女做表率,毕竟人都会老。”
“这么多年,有人说我辛苦了,刚开始确实是,每天累得想哭,还看不到希望,整个人有点沮丧。”陈群文细细地回忆自己的心路历程,“后来,渐渐地我习惯了每天早早起床的生物钟,习惯了这种生活”。在陈群文心里,婆婆就是妈,她也是一直这么喊的,婆婆今年89岁了,她希望婆婆能一直陪伴着大家,毕竟有妈在就有家在,一大家子人过年过节才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团团圆圆。陈群文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大家被她的坚持所折服,被她的孝顺所感动。她也成了当地孝老爱亲看齐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