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超,男,1984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潭,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长期主动参与无偿献血和宣传无偿献血。从2003年起起,累计献血(含机采血小板成分献血)68次,总量达26200ml。先后获评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无偿献血是生为医学生的“天性”。
2002年,吴超考入三峡大学医学院就读中医学专业,和学校一墙之隔的宜昌市中心医院是吴超的见习医院。在医院时,他常常看到一些病人因缺血陷入困境,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因得不到急救的血而死亡。这一些深深震惊了他。他便是从这一刻起开始萌生无偿献血的想法,并到学校图书馆查找了很多无偿献血方面的资料。2003年,恰逢非典爆发,医院用血愈发紧张,他利用周末时间邀请同学一起走上了流动无偿献血车。第一次,他献了200ml,并鼓励安抚同去的同学一起献血200ml。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在学校学习及医院实习期间,只要身体指标一合适,就会定期走上无偿献血车,用实际行动为“红”填色。
无偿献血是刻入基因的“召唤”。
2007年,吴超从学校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家乡,在湘潭县花石中心卫中心卫生院支医,成为当时全县乡镇医疗卫生系统仅有的两名一线临床医师之一。工作中,他刻苦认真,仔细执着,迅速成为医院的医疗骨干。2008年,刚进医院不久的他即成为医院抗冰救灾医疗小组成员。“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他又成为防治小组的成员,开展排查,仔细的接诊疑似“结石宝宝”,安抚紧张焦虑的家长。他记得很清楚,有一天,他接诊检查了121个孩子,从早到晚没有休息一下。
即便工作再忙,无偿献血这件事,在他这里就像是刻入身体里的基因,但凡能挤出时间,他都会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专门从花石坐车到市区参加无偿献血。
2011年,他考了上公务员。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先后多次获得单位表彰。2016年5月,他在参加全县无偿献血表彰活动时,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2016年8月的一天,正在工作的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被告知“有一个产妇大出血抢救,需要O型血,希望你明天上午能来参加机采成分献血”。心中没有任何犹豫,他欣然同意,并按约定时间赶赴市中心血站献了血,之后又一如寻常一样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积极宣传无偿献血让一个人成为一群人。
无偿献血虽然是一项光荣高尚的公益事业,但一直以来并不是被全民所了解的,有一部分人对无偿献血还持有疑虑,甚至有些人还在质疑“为什么献血无偿,用血要花钱呢”。面对这些质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让更多人支持并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他积极转发各种宣传无偿献血的文章,让更多的人去阅读,去感受无偿献血的影响;他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积极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无偿献血,告诉他们献血不会影响健康,鼓励他们参与无偿献血;他还利用各种活动进行现身说法,宣传献血的好处,使不了解献血的人们认识到,无偿献血既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尚行为,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更是利己助人的大好事。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很多同事、亲友也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主动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远在他乡精准扶贫也不忘回潭献血。
2019年,他受单位委派,到永顺经开区挂职,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在工作中,他积极克服语言交流障碍,迅速融入到永顺经开区帮扶的两个扶贫村,和其他驻村队员一起走村入户,了解帮扶对象情况,帮助解决贫困户困难问题。即便远在湘西,他还是保持与湘潭市中心血站的经常联系,与血站工作人员对接,根据回潭情况安排献血时间。在挂职期间,他利用回潭对接工作的机会,在陪伴家人的间隙挤出时间,保持了平均每两月献一次机采血小板的频率。
在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临床用血量大增,而因为疫情封控原因,平时参加无偿献血的很多志愿者不能前来献血,吴超他们这些献血老友更是成为了血站的常客,让一袋袋鲜红的血液送往了临床救治的第一线。
不求回报是每一个无偿献血人的宗旨。
无偿献血,旨在公益。和每一个主动参与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一样,吴超并不希望从无偿献血中获取什么回报和利益。自从开始献机采血小板后,因为血小板保存时间特别短的特性,献血时间便不可避免会出现在工作日,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总是在默默献完血后,又回到单位正常上班,不因为参加了无偿献血就借此要休息,不因无偿献血而影响正常工作,也不因为献血多了而提出额外的要求和回报。就像无偿献血道德规范里强调的那样:经济利益绝不应成为献血者所追求的目的。
保持平常心是他在公益道路上的准则。
他认为,在公益的道路上,保持一颗纯粹的平常心,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在他认为,和邓新辉、邱湘宏、莫剑(均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等湘潭无偿献血的前辈相比,他做得还远远不够,不管是在献血次数、献血总量,还是在无偿献血志愿宣传活动等方面,他还是一个初段选手,唯有在今后的日子里,用点点实践,让时间来见证这份红色事业。
吴超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公益,什么是身为一名党员要守的“红”,也让周围人深刻感受到了“红”的力量。看着一个人的“红”成为一群人的“红”,最终让公益的种子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