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湖南好人  
潘敏求:八旬教授五十年如一日坚守临床一线
  发表时间:2016-10-08   编辑:刘仁军   来源:
 

  潘敏求,男,汉族,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1941年生,1968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现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中医临床研究所名誉所长,世界中医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顾问、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

  从医五十年,潘老在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博览群书,求教名家,坚持在实践中探索规律。为了探索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药,1978年,潘老跑遍了全省80多个县区,从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区到一望无际的湖区,深入乡村民屋共收集了上千个有关治疗肿瘤等方面的秘方、偏方;接着,又北上长春、北京,南下广州,东赴上海,西抵重庆等地,登门拜访我国各地有名望的医学专家,向他们求教;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与临床经验的积累,编成了《中华肿瘤治疗大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和归纳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巨著,本书收集了内、外、妇、儿各科百余种肿瘤,重点突出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9种治疗方法,对我国中医治疗肿瘤作了全面总结和高度概括。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先后多次在德国、美国、泰国、韩国、菲律宾等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应邀讲学,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潘敏求同志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肿瘤和肝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主持了多个国家级、部级和省厅级科研课题,获成果奖十余项。在国内首先提出“瘀、毒、虚”是肝病的基本病机,创立了“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为治疗肝病的基本法则,发明了第一个国家级治疗肝病的中药新药——肝复乐,用于治疗肝病及肝癌,该药已获卫生部新药批准文号,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肝癌新中药。此药的诞生,给广大肿瘤患者及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症状,而且大幅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在肝复乐的研究过程中,为精确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潘老始终坚持与病人同吃同住,即使自身染病,仍坚守在病人身边。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只要病人有需要,潘老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药物临床观察研究过程中,潘老曾数日高热不退,但仍坚持夜半三更到病房查看用药患者的情况。正是有了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对医疗事业执着的追求,“肝复方治疗肝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1992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在潘敏求同志的带领下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药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获得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潘老在临床一线坚持了五十年,五十年如一日,已诊治了数万名患者。不少已进入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在西医院被告知生存期只剩几个月,无奈之下到我院找潘老进行中医治疗,在潘老的中药调理下,许多病人不仅活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有些病人的肿瘤消失了!潘老精湛的医疗技术,使求医者络绎不绝。潘敏求所在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出现了湖南中医界少有的现象。每逢潘敏求坐诊的日子,病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远至美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近的黑龙江、北京、上海、江浙、两广、云贵,本省患者更是比肩继踵,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五黄六月,暑气蒸腾,在潘敏求坐诊的头一天下午,病人家属们就在门诊大厅里排起了长龙,密密匝匝地过人都难,后来经组织研究定下电话预约挂号,即便如此,也要预约排队到2-3个月以后才能看上病!

  这些事,潘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常年的劳累,使他自己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多种疾病缠身,医院领导担心潘老身体吃不消,给潘老安排了一周半天的门诊。虽然医院只安排他看半天门诊,但为了满足病人的希望,他要求医院给他安排一整天门诊,尽量为更多地病人排忧解难。2016年7月,潘老的痛风病复发了,右踝关节及右脚肿胀,疼痛难忍,已无法行走,加之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缠身,潘老生活已非常吃力,但在需要出门诊的日子里,潘老仍不顾家人劝阻,吃过止痛药物后,在助手的搀扶下准时来到门诊,为病人进行诊疗。医院考虑到潘老身体抱恙,严格控制号源,许多未挂到号的病人均在诊室外面守候,潘老心疼他们从各地过来不易,不顾自身病痛,仍坚持为他们诊治。坐诊期间,为了节省时间多看几个病人,即使自身身体不适,中午也顾不得休息,要助手买来盒饭,就在诊室里吃完,接着又看,每次都是坚持帮所有病人诊治后才下班。

  在非门诊时间,只要身体允许,潘老会到办公室查阅文献资料、整理临床医学资料。但是常常前脚刚跨进办公室,病人就已经等在门外了。潘老天生就是个来者不拒的人,再忙再累,只要有间隙,就给病人诊治。这些没有预约的病人中,有的是晚期肿瘤病人,个别病人有晚期病人特有的难闻气味,潘敏求仍是一如既往地给他们望闻问切,有时病人咯痰血,喷到潘敏求身上,助手们都有些担心,但潘敏求总是笑笑:“有什么办法,医生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为病人排忧解难,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病人……”。

  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五十年来,潘敏求将自己对病人的崇高责任,都融化在对医学事业孜孜不倦追寻和求索中。在众多人眼里,潘敏求是位难得的人才,是一名令人尊敬的优秀医学专家。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元老,原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余桂清教授更是对潘老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潘敏求教授获得了一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发明了一个国家级的抗癌中药,出版了国家第一部中医肿瘤巨著,这三个第一在他一个人身上,非常可贵。”

  基于潘敏求同志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及良好的科研素质,我们推荐潘敏求同志申报我省“湖南好人”。

  上一篇: 伍冬云18年边科教边研究教育模式 诞生贫困县教育奇迹
下一篇: 欧阳智超:十年坚守做贫困学子的“贴心小棉袄”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