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2023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湖南省拟推荐候选人公示
  发表时间:2023-08-11   编辑:陈沁贤   来源: 湖南文明网
 

拟推送2023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公示
  根据中央文明办“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相关要求,经各市州、省直机关文明办广泛动员、严格把关、层层推荐,省文明办公正评审,拟推荐以下12人为湖南省2023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现予以公示,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期内实名向省文明办反映。
  公示时间:2023年8月11日至8月15日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电子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湖南省文明办
  2023年8月11日

八旬老人义务理发六十载 诠释大爱人间情

  廖连清,男,1934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汤仁社区居民,邵阳市老干活动中心退休干部。1963年,全社会掀起“学雷锋”热潮。此时,还在部队的廖连清学会了理发,从此,他以雷锋为榜样,当起了义务理发员,分文不取地利用空闲时间为工人、农民和干部职工义务理发,一干就是60年,为3.9万多人次义务理发。
  以雷锋为榜样 义务理发60年
  廖连清出生于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3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一年,廖连清在部队学习雷锋的热潮中学会了理发,从此当起了义务理发员,他坚持不懈地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为战士、工人、农民、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义务理发。1974年,廖连清复员回到邵阳工作,他也从未间断为群众义务理发的工作。1994年,廖连清从邵阳市老干活动中心主任岗位退休。退休后,廖连清更是将义务理发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份事业,而这项事业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每周日他都坚持去邵阳市中心医院老年病房为老同志、陪护人员、工作人员义务理发。有的陪护和患者亲属听说他是义务服务倍感惊讶,不少人说:“真不相信有即将90岁的老人不要报酬到病房来义务理发”。不少老同志称他是雷锋式的好干部,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活到老学到老 坚持义务拍照编书
  廖连清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一直注意收藏整理各种资料。从1960年起至今共剪辑各种资料一大木箱,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人文、地理等20余类。其中医保资料分类剪辑汇集成六大本,2006年他摘编了《常用食物医疗保健汇编》一书并无偿送人。2016年,他经过多年持续摘录,又汇编成一本9万多字的《自助简易医保参考汇编》之书,自费印刷后无偿送给需要的人。从2013年起,廖连清自费为85位60岁以上的老人义务拍照(12寸的大标准相片),并自费帮老同志翻拍书画作品、冲洗照片并寄送报刊共446件。
  言传不如身教 良好家风继续传承
  廖连清非常注重文明家风家教,坚持以身作则。在他潜移默化的带动下,老伴积极要求进步,早早入了党,成为工厂的劳动模范。廖连清和夫人如今已退休多年,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们坚持自己照顾自己,鼓励儿女继续工作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子女都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为社会做着积极贡献。而孙辈们也都积极学习,追求进步纷纷入党。(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何洋)

社区民警义务助学8年 温暖贫困学子求学路

  赵赣龙,男,1988年2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公安局射埠派出所副所长。从2015年第一次捐助600元帮助一位小女孩开始,8年时间里,他坚持爱心助学,先后筹集43万余元,帮助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并被45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亲切地称为“赵爸爸”,如今这些孩子中已有6人考上重点本科。曾获湖南省“最美家庭”等荣誉。
  缘起感恩 回馈社会
  赵赣龙出生在湘潭县青山桥镇,是个被喻为“湘潭小西藏”的偏远乡镇。因家境贫寒,赵赣龙好几次差点辍学,在乡亲们的帮扶和家人的努力下,他才念完了大学并顺利考上公务员,成为一名公安民警。从警以来,赵赣龙在给辖区中小学上法制教育课时,了解到辖区有贫困学生面临辍学。看着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赵赣龙总想着自己应该去做点什么,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书读,不能掉队。”
  真正让他付诸行动还得从2015年的一份“贫困证明”说起。村民谭女士到派出所申请开具“贫困证明”,虽然这已超出公安业务范围,但赵赣龙还是“多管闲事”帮了谭女士一把。在走访中,他得知谭女士的女儿小洁可能因交不起费用而上不了学,便把口袋里仅有的600元都塞给了谭女士。那以后,赵赣龙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义务助学的道路。
  尽己所能 守护孩童
  一次,赵赣龙在下乡走访途中,偶然得知红旗中学生活硬件设施落后,寄宿生用的热水取自最原始的“瓮坛”,他决心要改变孩子们的生活状况。2017年10月,他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金秋送温暖”活动,除了募集热水器资金外,他还希望能为学生准备棉袜、手套等。他的倡议书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发布后,引来众多网友关注和资助,不到10天时间就募集到了30594元。在冬季第一轮降温前,赵赣龙让红旗中学的孩子们用上了热水器。而剩余的善款,赵赣龙又分别采购了棉袜、手套、水壶、热水袋等物资,分装成1000份“温暖礼包”,陆续分发给青山桥镇等偏远学校的学生。截至2023年上半年,赵赣龙先后筹集了43万余元,资助了青山桥镇、石鼓镇、分水乡等地学生165人次。
  “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这是赵赣龙登记助学款项收支的笔记本的扉页上,他手写的一句歌词。如今“赵爸爸”不再只是一声感激的称呼,更多的是他肩上的重任,“以前是希望孩子们不掉队,现在更希望孩子们能向上向善”。
  父亲离世的小东,收到了“赵爸爸”的2000元资助金,顺利进入高中,他说要为妈妈撑起这个家;调皮的小雨,成绩很好,不仅他受到了资助,妈妈也在“赵爸爸”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家门口的工作,家里生活越来越好;已在苏州大学读大二的小方,每次假期回来都要跟着“赵爸爸”一起募款做公益……
  因为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赵赣龙助学的初衷很简单,他只是希望给孩子们带去父亲般的安全感,让孩子们的生活里满是阳光。“我希望爱心助学活动能跟自己的生命是一样的长度。”赵赣龙说。(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文澜)

理发师诚信服务街坊28年 收费不超过5元

  何巧仁,女,1972年8月出生,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兴宁镇兴宁社区居民,老百姓理发店理发师。28年来,何巧仁5元的理发价格,就如同她方便百姓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何巧仁获评湖南好人荣誉称号。她的事迹在央广网、湖南日报、红网、华声在线、新湖南等媒体报道。
  理发28年收费从未贵过5元
  1995年,23岁的何巧仁开始学习理发。“之前种过菜,也打过工,后来就想着学一门手艺。”何巧仁说,在农村长大的她,第一次跟着师傅学习理发,甚至照镜子都感觉害羞。但她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用半年时间就顺利出师。顺利出师后,便在兴宁镇的西正街旁租下了一个木板小门面,便开始了理发。30多平方米的小店,没有喧闹的音乐、也没有华丽的装潢。小店不大,“五脏俱全”。刚开店的时候,理发定价1.5元至2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板小门面升级成了平房,房租也从最初的100元左右涨到了现在的500元,最高时涨到过700元,但何巧仁的理发价格却一直坚持1.5元至2元不变。直到5年前,才涨到了5元。而此时,周边理发店的价格普遍都已经是20元以上了。何巧仁坦言,低廉的收费,让她的理发店收入只够生活费而已,但她却说:“来我这理发的都是街坊邻居,也有很多都是打工的人,挣钱难,不容易,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涨价。”
  28年老店老手艺留住回头客
  51岁的何巧仁也是店中唯一的理发师。每天要接待50多个顾客,一站就是10几个小时,别看收费低,但服务质量不减,洗、剪、吹、梳、刮,一样都不少。午餐过后,顾客陆陆续续地增加,何巧仁也开启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从洗头、剪发,再到剃须,不一会功夫,顾客的面貌就变得精神起来。都说“熟能生巧”,这“巧”的背后,是何巧仁28年的坚持。
  每天来店里理发的人多,电动理发刀每3个月就要换一次,而且,每天何巧仁都会对洗剪设备进行消毒,加上水电房租等费用支出,店子基本上赚不到钱。不过,何巧仁觉得街坊邻居都这么信任她,这么认可她,即使赚不到什么钱,她也觉得值得。
  志愿服务 把公益变成生活
  如今,何巧仁和丈夫何小堂都是资兴市阳光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即使工作再忙,两口子都会参加志愿者协会日常安排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一有空,两口子还会带上理发用具,到镇上的医院、敬老院等地,上门为行动不便的人员免费理发。这样的爱心奉献对何巧仁来说是常态,她把做公益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源源不断传递城市温度。
  她的行为也得到了儿女的支持,“多做贡献、方便别人”是何巧仁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别人的称赞,她也只是露出有些羞涩的微笑,说道:“我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就想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伍淑云)  

六旬老人牢记乡亲嘱托 还原战史为英雄立传

  刘炳贤,男,195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省益阳市交警支队退休干部,桃江马迹塘战史陈列馆馆长。从参军报国到执法为民,刘炳贤40余年不忘父老乡亲嘱托,退休7年辗转万里,寻访英雄后代,潜心研究挖掘桃江马迹塘战役史料,终于完成“为英雄立传,为烈士立言”的承诺。
  崇英雄 少年郎毅然受诺
  1949年8月3日,马迹塘战役打响,历时两昼夜,歼敌1000余人,仇万顺等300多名解放军官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衡宝战役的胜利赢得了先机,对加快全中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耳闻目睹这场战役的长者们逐渐老去,乡亲们恳求“读过很多书的高材生”刘炳贤把马迹塘战役完整地记录下来,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刘老坚定地答应下来,并作出了“为英雄立传,为烈士立言”的承诺。
  他克服年老多病的困难,不辞劳苦,收集整理大量资料,弥补了部分地方党史资料的不足。刘炳贤老人现年69岁,他自费到吉林、北京、福建、云南、广州等地采访参战官兵及后代50多人,查找到16位烈士名录。利用3年时间,撰写了纪实文学《血战马迹塘》一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军事科学院院长、陆军中将蒋顺学题词,41军政委钟渭贤少将、湖南省作协秘书长崔合美作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3000册,提高了马迹塘战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传文化 老党员无悔践诺
  在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后,刘炳贤继续无悔践诺,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和退休金并自筹资金创建了桃江马迹塘战史陈列馆,陈列馆先后被命名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益阳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益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展馆现有实物展品123件、等级文物15件,展出各种图文资料、照片159幅,现已成为重要的教育基地及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从2019年至今,免费接待党建活动单位586个,中小学师生5227人次,社会参观人员25万余人,2019年被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先进单位。刘炳贤本人还被评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
  “英雄无人铭记,烈士无人缅怀,那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前途的国家,对待这一段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我们这代人不去挖掘、完善、弘扬、传承,将来的年青人想做这件事也无能为力了。把这件事做好,是一个老党员、老军人应该做的。”他说,“我终于完成了乡亲们的宏愿,兑现了我的诺言。”(来源:湖南省文明 责任编辑:胡大安)
  
一家4代践行承诺 接力守护红军烈士墓90载

  唐立志,男,1980年6月生,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镇九江岭村村民。1934年,唐立志的太爷爷唐朝福在九江岭黄溪河滩发现一名牺牲的红军战士,冒险将其带回安葬在自己家的祖山里,并规定每年为葬在这里的烈士扫墓。祖辈相继去世后,唐立志继续践行守护承诺,至此,祖孙4代人接力守护红军烈士墓90载,成为赓续红色血脉的典范。
  长征过程的红军故事
  1934年的冬天,国民党反动派与湘江战役撤下的红军队伍在九江岭发生激战,100余名红军战士牺牲,其中一名因身受重伤而流血过多牺牲在黄溪河滩的红军战士被唐立志的太爷爷唐朝福发现,冒着被国民党军队和民团发现的危险,太爷爷立即回家和哥哥唐朝祥用木板钉了个简易棺材,连夜将红军战士的遗体抬上银象山安葬在自己的祖山里。
  此后,每逢清明、中元等节日,为无名红军战士扫墓,成了唐家的家规,这一份坚守,延续至今。
  一句承诺 半生坚守
  清明时节,银象山万木吐绿、野花飘香。唐立志手拿镰刀,肩扛锄头,走了近1个小时崎岖山路,来到祖孙4代守护的无名红军烈士墓前。砍去杂木灌草、清除墓周败叶、摆上祭品鲜花、向烈士深鞠三个躬……
  “自我记事起,每年清明的时候,父亲唐汉明都会带着我们一大家子来扫墓,每次都见父亲与伯伯小心翼翼地将杂草清理干净。”唐汉明过世后,唐立志便接替父亲守护,面对沉甸甸的承诺,他丝毫不敢懈怠,年复一年地给烈士墓除草、擦灰尘、填土。无论春夏秋冬,都会在银象山上看见唐立志的身影,从蹒跚学步的幼童到朝气蓬勃的青年,再到两鬓略有白发的中年人,他誓言将要用自己的一生,坚守这份承诺,坚守对红军烈士崇高的敬意。
  一开始,许多人不理解他,就为一个承诺,浪费自己这么多年的时间值得吗?他说:“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他们活着守护我们,他们离开了,我们要守着他们,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地相传下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大多数乡亲们搬出了家乡,离开了九江岭村,但唐立志一家一直守护在这里,始终坚持到墓地打扫卫生、清除杂物,每逢清明、国庆、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他都带上家人一起祭奠烈士。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唐立志一家4代守护无名红军墓的事迹传开后,石岩头镇申请专项资金,对九江岭红军烈士墓进行了修缮,2022年被评为湘江战役失散红军九江岭战斗遗址第11批文保单位,并被批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现在,每年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节日前后,都会看到党员群众、中小学生前来扫墓祭奠,缅怀先烈。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前来为烈士墓祭扫和维护,默默表达对英雄的敬佩,让红色精神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下去。(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左美萍 张丽)
  
数九寒天 两村民接力勇救深夜意外落水女孩

龙正良(左)黄广东(右) 
  龙正良,男,1971年9月生,湖南省衡阳县岘山镇村民,货车司机;黄广东,男,1977年8月生,湖南省衡阳县岘山镇村民,衡阳县一服饰公司技术主管。2023年2月9日晚11时许,一女孩与爷爷奶奶在河边马路上发生口角,情绪激动,意外跌进武水河中。龙正良、黄广东在睡梦中同时听见有人急呼“有人落水了!”,便不约而同地跑到河边先后跳进河中,在数九寒天里成功营救落水女孩,得到了当地居民啧啧称赞,荣获见义勇为类“湖南好人”。
  数九寒天 勇救落水女
  当晚11点半左右,突然听见楼下武水河拦河坝方向有人在大声急呼“有人落水了,救命啊!”,危机时刻,龙正良、黄广东在睡梦中惊醒,不约而同往河边跑去。
  由于连续降雨,河水水位较高,落水女孩在离岸约十几米的河水中挣扎,很快被冲出几十米。夜晚河水冰冷刺骨,水深不明,但他们来不及细想,先后不约而同跃入河中。
  “等游过去时,女孩已经下沉,只能隐约看见她的头发,便尽全力把她的脑袋托出水面。由于入水前没顾上脱掉鞋服,加之她一把抱住我,导致游动阻力特别大,正当我快没力气的时候,黄广东游到了我的身边。”龙正良说。
  两个人全力以赴相互在河水中搀扶,克服种种困难,将小女孩救上岸时,她已失去意识,一直在岸边等待的医生——黄广东的妻子蒋桂香对其实施紧急心肺复苏,把呛的水吐了出来。但由于溺水过久,还是意识模糊,全身抽搐。黄广东顾不上穿衣,立马把小女孩背往卫生院。经过一番紧急救护,小女孩终于恢复正常,他们回到家中直打哆嗦,换洗衣服之后,才缓缓舒了一口气。
  热心公益 曾三次救人
  “水中救人非常危险,最怕的是在救人中途体力不支。因为水深又冷,我当时也害怕被抱住一块儿沉下去。”龙正良回想起救人细节,仍心有余悸。但其实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水中救人了。
  1986年7月,读初中的龙正良上学时看见一个7岁小男孩过河时被湍急的河流冲走。
  2004年12月,龙正良周末与同事在湘江白沙洲段游玩时,发现一名女孩不慎掉入河中,他立刻跳水救人。黄广东也一直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曾多次参与过抗洪抢险社会等公益活动,荣获市县多项荣誉。
  心有余悸 但心里很暖
  “那时候没想太多,只想着人命关天,就直接往水里去了。虽然那天河水很冷,情况也危险,但是能把小女孩救活,我觉得心里很暖。”尽管在冰冷河水中救人风险太大,心有余悸,两人表示,如果再碰到这种情况,肯定还会下水救人。
  事后,小女孩的父母亲来给他们两人送来感谢物质,被他们一一拒绝。他们的先进事迹,救人于危难,让社会充满温情与善意。村民们啧啧称赞。(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刘雅伦)
  
外卖小哥纵身跳下12米高的大桥 勇救落水女子

  彭清林,男,白族,1992年10月出生,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走马坪白族乡滚水峪村村民,浙江省杭州市外卖骑手。2023年6月13日下午,正在送单途中的彭清林,在距离水面12米高的杭州西兴大桥上,纵身跳入钱塘江中,救起一名轻生女子,自己胸椎压缩性骨折。彭清林跳江救人的视频迅速在网上传开,冲上热搜全网点赞,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等央媒密集报道,曾获评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湖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纵身一跃挽救生命
  2023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有人跳江了!”浙江杭州西兴大桥(钱江三桥)上一名年轻女子跳桥轻生。此时,彭清林正骑着电动车驶上西兴大桥,准备前往滨江完成一个闪送订单,没想到在大桥中间堵上了。他听说有人跳江,便赶紧把车停下,探头往桥下看,只见一名长发女子在江里扑腾。正当桥面上的围观者纷纷呼救并报警时,彭清林心中一紧,如果女子沉下去了,就真没有机会救了。他急忙摘下眼镜、脱掉外套和鞋子,从围观的位置站到桥栏外面的桥墩上,观察着落水女子的位置。此时钱塘江正在涨潮期,西兴大桥桥面距离江面约12米,彭清林心里不禁涌起一丝害怕,他一边平复着情绪,一边来回试探了两次,反复深呼吸后眼睛一闭纵身跳了下去。
  彭清林整个人砸进水里,强烈的冲击让他一阵剧痛,鼻子也猛地呛进了水,他强忍着疼痛快速向女子游去。此时女子只有一只手露出江面,人已经沉下去了。彭清林连拉带拖地把女子往距离两人不远的桥墩方向拽,终于让她趴到了桥墩上,自己则又游入江中,去拿群众抛下来的救生圈。很快,当地的派出所民警赶到了现场,水上公安的快艇也已赶来,彭清林协助民警将女子送上了快艇。后经送医治疗,女子平安无恙。完成救人后,彭清林心想着救援船还要驶回码头会耽误送单时间,说什么都不肯跟民警上船,执意自己游回了岸边,再折返回到桥上,拧了拧湿透的衣服便赶着去送单。
  平凡英雄的“平凡心”
  “当时看到他跳下去的时候,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我就拼命往江里喊,加油啊。”当时围观的路人不由得感慨。事后民警给彭清林打电话,请他务必抽时间碰个头,所有见到他的民警都忍不住说:“你救人的动作,太了不起了。”面对记者和警方他腼腆地说:“准备救人的时候,发现桥太高了,有点怂,真的有点怂。”14日上午,彭清林到当地医院检查,由于冲击力大,他出现了胸椎压缩性骨折,好在内脏没有损伤,只需住院7到10天,也不会有特别严重的后遗症。
  从跳江到救人,整个过程仅仅大约10分钟,彭清林一跃而下的身影,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彭清林自小在农村长大,由于父母早年离异,他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幼年的艰辛,让他养成了独立、勤劳的好习惯,邻里都夸他是一个憨实、孝顺的孩子,从张家界旅游职业学校步入社会,他到过广东打拼,一年多前才来到杭州,每天上午10点多出门,晚上忙到深夜才回家,骑着电瓶车走街串巷送外卖、跑腿。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外卖小哥,遇到人落在危险中,我肯定会去救的。” (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王文杰)
  
六旬老人不顾病躯跳河救人不幸遇难

  汪国华,男,1959年11月生,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阳三石街道泉湖村下边岭组居民,醴陵市群力瓷厂退休职工。2023年6月11日下午,醴陵市渌江边一名9岁女孩不慎落水,64岁的退休工人汪国华毅然跳入水中,将小女孩成功救起,自己却因心脏病发作离开了人世。
  跳入河中救人 义无反顾
  6月11日下午四点半左右,平时爱好画画、钓鱼的汪国华与同村人赖庆华一同在醴陵市一江两岸青云桥附近游玩,汪国华带着画板正在写生,赖庆华则在相距50米处垂钓。距离汪国华不远处,一名9岁大的小朋友正在把玩手中的玩具,但一个不小心手里的玩具飘飞到了河里,她随即伸手去捡,但没注意脚下已踩到岸边,突然脚底一滑,扑通一下掉入水中。水面离岸边有近80厘米高,水深2米多,巨大的动静顿时吸引了离小女孩最近的汪国华的注意。他立即反应过来,迅速丢下手中画画的工具,一个快跑,毫不犹豫跳进河里游过去,眼睛盯着小女孩落水的地方,丝毫没有顾及自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重大隐患。
  舍身救人上岸 不幸牺牲
  岸边人发现险情之后,也纷纷赶了过来。在接近十分钟的救援下,汪国华成功将小女孩救到岸边,在岸边群众齐心协力帮助下,他们先把小女孩拉上岸,随即也将汪国华拉了上来。但上岸之后,汪国华的情况却不太好了!他捂着胸口,感觉身体明显不适。小女孩在旁边一直喊“爷爷,爷爷,你要不要紧!”赖庆生见状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汪国华被紧急送往医院。但不幸的是,刚上救护车的汪国华很快就因救援体力透支严重诱发心脏衰竭导致心脏骤停。期间,医院的急救人员一直在努力施救。直到送到医院后,医务人员还继续抢救了近四十分钟,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事迹广泛传播 感动全城
  事情发生太突然!面对汪国华的离世,全家人都很伤心。汪国华的女儿表示:“父亲平时就很乐于助人,任何人有困难,父亲都是能帮就帮、随喊随到,所以他救人我觉得很正常,但是发生这种事,确实难以接受。”被救女孩父亲因左脚骨折住院已经二十多天,事发当晚,他不顾病痛急匆匆从浏阳赶回醴陵,第一时间赶往殡仪馆吊唁汪国华。“我只有这一个女儿,如果不是汪叔叔,我女儿可能已经不在了,非常感谢汪叔叔,我们也会将汪叔叔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传承下去!”
  汪国华舍身救人的壮举在网络上疯狂转发,无数网民为他点赞,向他致敬,暖心留言如潮水般冲刷屏幕。追悼会上,备受感动的老同事、大量网友纷纷前来吊唁,挥泪惜别老人的同时,心里也默默种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种子。汪国华也被醴陵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称号。(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倪心玉)
  
90后女教师带山里娃写下1600余首诗

  李柏霖,女,苗族,199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语文教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指导学生创作1600余首诗,让乡村学子用阅读和创作丰盈精神世界。
  坚定理想关爱学生 她是留守儿童的守护人
  大学毕业后,李柏霖放弃留教大城市的机会,回到贫困山区为教育扶贫贡献力量。刚到学校她就发现班级留守儿童过半,有的孩子因家人罹患重症而性格暴躁、有的因家庭贫困或父母离异而自卑敏感……她坚持走村入户,并自掏腰包,多方联络,为孩子们添置书籍和教学器材。她带着孩子们阅读写作,用诗歌倾诉内心真挚情感。
  有同学诗里写:“我是一棵树/只有叶子陪我/到了秋天/连叶子也陪不了我了。”孤独是这个孩子更大的困境,她引导孩子通过写诗舒缓自己的烦恼,她也得以知晓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们。她也曾面对与老公长期两地分居以及孩子抚养等多重难题,但看到学生在诗里写:“一想到要来学校,我就开心。”她和家人都获得了新的勇气和力量。
  成立诗社放飞梦想 她是文学教育的践行者
  孩子们的诗里乡村如画,“小溪的歌声/美丽又动听/一到晚上/它就唱着摇篮曲/哄世界睡觉”
  孩子们的理想耀眼高大,“我想就这样/长啊/长啊/长成抓紧千万尘土的大树/长成驰骋万里的骏马/长成一名士兵/挺拔地站立在祖国的边疆。”
  她将课堂空间拓展到户外,将创意写作融入诗歌教学,并结合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艺术、乡土等元素,引导学生向善向好。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她成立的诗社,写下1600余首诗,在各级报刊发表百余首,她为他们编辑了诗集《我们的诗》。她乐于分享孩子们笔下的精彩,在各地的教师培训课中启发更多乡村青年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亦有更多教师尝试用诗歌照亮同学们的生命成长。
  照亮内心开掘资源 她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2022年11月,她和同学们在“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亮相,“小诗人”们为获奖大诗人们颁奖,山里学生的才华和潜力被更多人看见。
  2023年2月,她牵线搭桥,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会同工作站在学校成立,“大作家”“小诗人”牵手诗歌创作与语言文字教学。
  “田野诗班”以及她的教育教学方式得到CCTV13《新闻周刊》、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中国教育电视台《建功在基层》节目报道,相关故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新当选省人大代表的她表示,将时刻关注乡村教育,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与更多老师一起用文学照亮乡村儿童心灵,为乡村文化振兴奉献青春、贡献力量。(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向静楠)
  
“电骆驼”坚守保电一线二十载 守护万家灯火

  甘剑锋,男,1982年2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国网岳阳开发区供电支公司配电运检(抢修)班班长,五级工匠。甘剑锋主要负责岳阳开发区范围内50条配电线路上的环网柜、变压器、导线、电缆、开关柜等设备以及台区低压抢修业务,线路长度共计1217.99千米,台区468个。作为国网岳阳供电公司“电骆驼”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电工甘剑锋,带头学雷锋”的口号,定期组织服务队与团青志愿者前往各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区居民眼中最亮眼的那抹红。
  四十小时鏖战 尽显军人本色
  “二十四小时待命,是电力抢修人的基本素质。”对甘剑锋而言,180个电话,是他每天要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数量,20个小时,是他每天工作的常态。
  2022年2月7日凌晨,气温骤降,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导致岳阳城区电力线路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凌晨1时,甘剑锋迅速响应,率领配电运检(抢修)班所有人员冒着大雪奔赴现场。在连续奋战了3个通宵、40多个小时后,康王辖区线路全部恢复正常运行方式。“累是累,可眼见暴雪席卷,又岂有偷闲之理,尽全力帮助老百姓正常用电,这才是最开心的事。”
  长驱千里驰援 只为心中大爱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城市发生严重内涝,7月21日,国网湖南电力首批先遣保电队出发支援河南,甘剑锋第一个请缨前往,提供应急供电保障。从湖南岳阳出发起,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不是在车上,就是在路上,昼夜兼程,几经周折,23个小时,他们几乎都在路上奔波。
  甘剑锋在2天时间里奔驰了1100多公里路程,帮助5个村2700余户村民恢复供电。70多岁的候新春大爷连声称赞:“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跑这么远来为我们送电,湖南人好样的!”
  坚守一线二十年 “电”亮万家灯火
  “能让老百姓用好电,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二十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甘剑锋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在一线电力岗位上传承军魂,接续奋斗。
  每年迎峰度夏期间,甘剑锋会主动对线路进行巡视及红外测温,一天下来两万多步是他那段时间的日常,为了居民的稳定用电,即使汗流浃背他也毫无怨言。
  2022年9月8日,湖南省运动会开幕式在岳阳举行,甘剑锋提前三个月便着手参与制定保电方案,无论是敷设电缆、更换环网柜,还是走向核实、绝缘测试,他都亲力亲为。终于,在开幕式当天交出了一份无愧于社会的保电答卷。
  “灯亮起的那一刻,就是我最感动的时刻。这是一代代电力工人的初心,也是我的初心。”20年坚守,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甘剑锋如同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万家灯火。(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张志强)
  
城市清掏工坚守岗位36载 用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胡连喜,男,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人,长沙市芙蓉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沟渠组班长。自1987年以来,胡连喜一直从事城区单位小区化粪池清掏、公厕粪便、污水管道清疏及生活垃圾清运一线工作,整日与恶臭“打交道”,胡连喜毫无怨言,他36年如一日,默默地清理着城市的“肠道”,为小区群众的生活提供着便利,给千家万户带去洁净生活。
  再脏再臭的工作,总是要人来做
  在很多人眼中,掏粪工可不是什么好工作,不仅要每天忍受难闻的味道,还要疏通、清掏、挑粪,样样都是体力活。一旦哪个泄水井堵塞,或者公厕粪坑堵塞,市民的电话则一个接一个不停地打,时间紧、任务重、环境差、待遇低,很多清掏工人都坚持不下去。起早摸黑,日晒雨淋,365天除了春节轮休,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要求调岗换岗甚至辞职走人的比比皆是,但是,胡连喜却初心不改,始终坚守。不管什么时间点,只要电话一到,他都能及时赶到现场。
  每次清理时,胡连喜总是站在臭气熏天的下水道旁,熟练地戴上手套、拿上铁钩,勾开地上的井盖,然后一勺勺舀、一车车推。不管多脏多累,他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在清掏一线战斗着。36年来,胡连喜带领班组成员一起疏通管道544万余米,清掏各类井32万多座,清掏化粪池22万多个,外运污泥3841立方米,无一延迟,无一投诉,赢得了辖区街道社区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越是险情严重越向前
  作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沟渠组班长,每年要处突十几起险情危险,他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及时排除险情。
  老照壁巷抢修下水管道,需在开裂的平房中间开挖3米多深铺设500mm管道,胡连喜不顾危险,带头跳了下去。在更换过程中,两边平房土墙突然松塌,砖瓦下落,导致其腿部被砖块砸伤造成骨折,至今变天就成了“瘸子”。 
  2017年7月,长沙市城区因持续暴雨出现积水。胡连喜带队巡查处置排渍点任务。得知浏阳河边一老旧小区遇险,他火速前往,只身跳入水中,摸索着打开泄水井排水,差一点被卷入地下。整整两个昼夜,胡连喜不曾眯眼,整个人都臭烘烘的,脚在水里也泡到泛白发烂。
  当好师傅 带出能人
  沟渠疏浚、粪坑清掏看似简单,但若不熟悉情况,无异于盲人摸象。班组长李贤移回忆起第一次胡连喜带自己熟悉工作现场的情景:胡连喜帮徒弟立好路障,教他如何规范施工,烈日当头,即使是戴着草帽,胡连喜依然汗流浃背,但手上的活却一点也没慢下。
  2023年1月16日,胡连喜突发心肌梗塞住进了ICU手术治疗,出院时已是大年三十了。考虑到自己身体抱恙,且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胡连喜想尽快把自己36年的工作经验全部传授给沟渠组员。因此,他没有向单位申请继续休假养病,而是第一时间奔赴沟渠岗位。
  36年来,胡连喜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出了多个沟渠组长,目前沟渠组的班组长8人和维护队数十名技术能手都是胡连喜带出来的,为芙蓉区的市政专业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供稿: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周辉)
  
好丈夫坚持4年唤醒植物人妻子 演绎“最美爱情”

  腾德付,男,1968年12月出生,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罐头嘴镇福兴村十六组村民。2016年,腾德付的妻子王芝香突患重病变成“植物人”,腾德付放下一切悉心照顾,不离不弃,奇迹般唤醒妻子,花了1年时间教她吃饭,3年时间教她说话,4年时间教她行走。曾经躺在床上没有任何知觉的妻子,现在不仅可以自己吃饭,进行简单交流,还能扶着栏杆走半个小时。其事迹先后被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专题报道。
  2500个日夜他从未放弃过
  腾德付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恩爱,勤劳善良。为了让今后生活更美好,1998年夫妻两人赴广东打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2016年10月,妻子突发疾病,晕倒在出租屋内。他把妻子送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破裂,高血压3级。在医院里花费近28万元医药费后,妻子的命保住了,但却成了植物人,没有任何知觉和行为能力。为了节省开支,他带着妻子回到家乡治疗。
  刚开始,由于妻子全身无法动弹,不能正常吃饭,只能吃流食,一日三餐都是腾德付精心准备,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妻子的大小便只能在床上解决,常常弄得满身、满床都是,腾德付耐心地清洗,为妻子换上干净的衣服。担心妻子久卧在床,会加快肌肉萎缩,就定期帮妻子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天气晴好的时候,便推着她坐上轮椅到户外散步、晒太阳,再苦再累也从没说过一句怨言。为了能刺激妻子的大脑神经,一有空腾德付会给妻子读报纸、听歌、看视频,和她聊一些以前的事情。“植物人”妻子在腾德付的精心照料下,渐渐有了意识。
  从1数到100
  妻子王芝香清醒后状态时好时坏,偶尔还能喊出他的名字,不过几秒钟后又对他很陌生。光是教妻子学会数数,他就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而在行为能力的康复训练中,腾德付经常累的得气虚喘喘,好在,妻子从最开始只能被他抱着到处走,恢复到能在他的环抱下,脚步会慢慢地移动。
  在腾德付家的堂屋角落里摆着很多用过的康复器具,有脚踏车、握力球、扶手支架等。腾德付还自己焊制了两条约6米长的简易栏杆,摆放在房屋前坪,供妻子练习走路。腾德付希望借助康复训练,让妻子慢慢康复成正常人,但这并不容易。
  光是教妻子学会从1数到100,腾德付就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现在,他正试着教她写字。“这是什么字?你来写好不好。”“腾德付......”“腾德付是谁?”“是你呀!”看着妻子一脸的天真,腾德付忍不住哈哈大笑,摸了摸她通红的脸颊,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最美的爱情
  为了照顾妻子,腾德付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妻子的身体状况不稳定,需要他时时照看,只要妻子有一点动静,他便会紧张地爬起来。由于长期精神紧张,腾德付每天只能断断续续睡四五个小时。从以前的150多斤到现在的110多斤,腾德付瘦了将近40斤。
  变故来临,依然执子之手;苦难岁月,依然与子偕老。他们的故事在网上热传后,身边人都评价他们是平凡夫妻演绎“最美的爱情”,他却说:最美的爱情有很多种,我们俩是傻傻的那一种。(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罗江) 
 

  上一篇: 顶烈日战高温 致敬不服“暑”的电力“湖南好人”
下一篇: 2023年7月“湖南好人榜”发布 20人(组)群众身边好人上榜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湘B1.B2-2007006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