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从前的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不同,经过持续几年的大力推广,在宁乡市用鲜花、书信寄送思念、绿色文明祭祀已蔚然成风。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人不能像往年那样返乡扫墓,“云祭祀”“代扫墓”等新型祭祀方式悄然兴起。
没了烟火、少了铺张浪费的清明节,正如市民所愿:一束鲜花表思情,文明祭祀更“清明”。
鲜花祭祀已蔚然成风
“娭毑,您是来扫墓的吧?今年我们还是提倡不用鞭炮不烧纸钱,我这里有鲜花,您带上鲜花吧!”4月1日,在历经铺街道南太湖社区,正骑着摩托车巡逻的护林队队长李立兵在山边遇到了准备上山的高奶奶,赶紧踩住刹车追问,并送上一束鲜艳的菊花。
“我晓得,我晓得,鲜花代替烟花鞭炮,不但不会引发森林火灾,而且没有残留垃圾,更显得清洁文明,我相信祖宗们都会喜欢的。”高奶奶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她不但自己对近年来全市大力提倡的文明祭祀非常了解,而且注重对身边人的言传身教。接过李立兵送上的鲜花,她带着儿子来到已故亲人的墓前,清扫墓前的枯枝杂草,把鲜花插在墓上,完成了祭扫。她告诉记者,他们家已经连续多年这样祭祀了,“简简单单,心意到了,比形式更重要。”
“在重要路口派送鲜花、设置宣传牌,还派了护林员骑上摩托车、带上小喇叭,在重点时段不间断巡逻,进行流动宣传和劝导。”据历经铺街道负责人介绍,连续多年,该街道大力倡导文明祭祀,效果十分显著。今年,街道采购了5000枝鲜花,设点开展“鲜花换鞭炮纸钱”活动,还让护林员带上鲜花,沿路进行宣传、派送。
近年来,全市各乡镇(街道)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大力倡导绿色祭祀、文明祭祀新风行动,鲜花祭祀已经在市民中蔚然成风。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各乡镇(街道)均沿用旧办法,开展“鲜花换鞭炮纸钱”的活动,向所辖村(社区)发放鲜花。
“云祭祀”“代扫墓”悄然兴起
“我一个人去扫墓就可以,在微信群里发布照片。在外地的亲属没必要为了清明祭扫赶来赶去,尤其今年更加没必要。”4月2日,家住青山桥镇的文女士便在家族群中发出了自己在祖辈坟前祭扫的照片,贴出了感恩、缅怀祖辈的短文。她说,家中亲属居住在全国各地,每年总有亲属不能到祖辈墓前祭扫,于是她选择了微信家族群作为载体,代不能回家的亲人祭扫。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各样的祭祀方式代替了传统的鞭炮、三牲祭祀,而在今年的疫情之下,“云祭祀”“代扫墓”悄然兴起,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祭祀方式。
“现在是特殊时期,我觉得在网上祭祀的方式非常好,表达了心意,又避免了人员大量流动和聚集。”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听爷爷讲抗战故事,所以他和家人每年都会到宁乡烈士陵园祭扫烈士。但今年,他们选择了响应号召,在中华英烈网上祭奠英烈。“点击一下,就在网上敬献了花篮,我是第12279294位参与网络祭扫的人,看来这个网上祭扫非常受大家欢迎。”张先生表示,简单的操作,浓浓的敬意,形式不同,但心意一致。
据介绍,自1月份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创新服务举措,在宁乡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发布《致烈士亲属和参战退役老兵们的一封信》,号召全市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延后祭扫,并积极响应退役军人事务部提倡的网上祭奠英烈活动。转发中华英烈网“缅怀革命先驱,致敬湖湘英烈”网上祭扫链接及操作方法,提供网上祭扫途径。
“考虑到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烈士亲属不能回来祭扫,我们决定对零散的烈士墓进行统一的代扫。”在清明节前夕,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散落民间的零散烈士墓全部进行了修缮维护,还将在清明节当日组织局机关干职工赴宁乡烈士陵园清洁烈士墓碑,为每座烈士墓敬献鲜花,代烈属祭扫。与此同时,宁乡市万寿陵园发出倡议,对确有实地祭扫需求的实行按日分时段限流预约祭扫,通过微信公众号“云上清明”或者电话87823446即可进行预约。
清明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是中国人传承了数千年的礼节和习俗。传统节日文化需要传承,宁乡市顺应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方式日益多元。相比以往清明节的烟熏火燎,近年来,文明祭祀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文明的新风尚。(宁乡文明网记者: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