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户帮户亲帮亲|刘占魁:从“蘑菇大王”到“致富先锋”
  发表时间:2019-05-08   编辑:黄 藤   来源: 湖南文明网
 

  创业难,历尽艰辛,排除困难,必须走下去……”日前,在蒸湘区土桥村一栋崭新的三层高楼房前坪,一个七旬老者用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一句句励人心志的话语。这一习惯他已坚持很多年,他称写这些话,不仅要给自己看,还要给儿子看,“人只要有信心、有毅力,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刘占魁和他的蘑菇。图片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

  他叫刘占魁,年轻时的他因为肯钻、勤劳、能干,曾是村里的致富大户,却因为过分劳累,落下了一身病,导致肢体伤残。加之老伴多病、儿子眼残等原因,原本殷实的家一下子陷入困境,老俩口2014年被列为扶贫对象。靠种植蘑菇和其它农作物,刘占魁一家于2015年实现脱贫,今年收入突破20万元,儿子刘小超被市场同行称为“蘑菇大王”。 

  不甘贫困,种蘑菇走上致富路 

  “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我家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加上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成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面对记者,刘占魁回忆道。 

  2009年,刘占魁一家开始尝试蘑菇种植,因缺乏技术,前两年就赔了5万多元钱。2013、2014年,蒸湘区扶贫办、残联、移民局安排刘占魁父子参加市、区残联组织的农民技术培训,区残联连续两年在资金上给予帮扶。区扶贫办、移民局还聘请专家给予他们技术上的支持。多方努力之下,刘占魁一家终于在2015年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种蘑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据刘小超介绍,蘑菇从农历六月底到农历十一月底为“做包”时期,农历八月开始到来年农历三月可陆续销售。每到蘑菇销售的季节,刘占魁全家7口齐上阵,每天晚上8点左右,一家人开始采摘蘑菇装箱,要3个多小时才能完工。“虽然很累,但一家人在一起有奔头,再苦也不算什么。”刘小超告诉记者,为保证蘑菇的新鲜度,他当晚就要把摘下的蘑菇运往批发市场,“很多时候卖完蘑菇,都凌晨4点多钟了。” 

  试种桑葚,带领贫困户“掘金”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刘占魁看来,作为村里的“致富先锋”,自己有责任带领本村贫困户一起摆脱贫困。 

  2016年,他试种了3亩桑葚地,一年后挂果,一斤桑籽售价15至20元,每亩收益万余元。2017年,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刘占魁父子发起成立了“衡阳市惠康种养专业合作社”,规划示范基地40亩,带领本村10户贫困户引种优良桑葚、香椿、无花果等,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模式,进行开发种植、深加工。 

  来到刘占魁家的桑田,满目尽是紫红而又饱满的桑葚,一颗颗晶莹剔透挂在枝头。说起桑葚的好处,刘占魁滔滔不绝。桑葚不仅能鲜吃,还能制酒入药,晒成干,可做多种深加工。他指着眼前大片的桑林告诉记者,“这片桑树将成为咋们土桥村的致富树。” 

  几年下来,刘占魁家里大变样,房子装修好了,还建起了小庭院。三层漂亮、宽敞的楼房,桂花树立于庭院中。屋前是一汪小池塘,屋侧的农田里,一个个食用菌大棚横竖整齐地排开,棚内密密麻麻的黑色菌棒袋井然有序地堆成一道道“墙”,“墙”上挂着一个个见证刘占魁、刘小超家“幸福蜕变”的小蘑菇。(来源:衡阳日报 记者 唐翔 通讯员 朱羚瑜)

  上一篇: 湖南好人张琼琼:用篮球擎起留守儿童的飞翔之梦
下一篇: 讲故事传新风 浏阳河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