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长沙县江背镇村民自掏300万建起民俗馆 对外免费展出
  发表时间:2018-08-06   编辑:彭团   来源: 湖南文明网
 

7月31日,长沙县江背镇阳雀新村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彭国明 摄 江背镇供图

 

辗谷用的辗子,用牛作动力,现在由打米机代替了。彭国明 摄 江背镇供图

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的水车。彭国明 摄 江背镇供图 

  近日,在长沙县江背镇阳雀新村,一家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民俗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展出。这家民俗馆由村民陈志群自掏腰包300万元建立,吸引了远近居民前来参观。

  走进江背镇阳雀新村新桥组,山清水秀的村庄、白墙黛瓦的古屋……一幅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荷塘旁有一排粉刷墙面,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得亮眼,以“仁、义、礼、智、信”为主体的标语图画映入眼帘。

  墙后就是村民陈志群家的民俗馆,这家民俗馆由陈氏宗祠、博物馆、图书馆、百草园四个部分组成,江背镇第一个民间讲习所也设立于此,由陈志群自掏腰包300万元,完善各配套设施,进行旧房、水塘改造,以及花木绿化、道路硬化。

    陈志群原来是万征机械公司的副老总,在任职期间,多次为村上修路捐款,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爱心人士。他更多的认同自己的身份是农民,一辈子跟田打交道,对土地对乡村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特别情怀。他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关是创建物质文明,而且更重要的要做好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两者相配,才能真正建设成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这需大家共同参与。

  农耕博物馆里,记者看到,老牛沿着石磨一圈圈走,谷子在石磨的碾压下变成了黍米,目之所及皆是现代人难以见到的农业生产工具。

  “现在农业生产很多都机械化了,但我觉得有的原始工具、技术还是要保存下来,提醒我们不忘本。”陈志群的博物馆里有人力的水车、用来给谷子脱粒的扮禾桶、脚踏的打谷机,甚至还有村里的老人新打的草鞋。

  这里的许多古物都是陈志群和江背镇文化站站长陈恭森一起在各地收的,有时听到别人家有藏品,他们就上门拜访,到了之后才发现已转手给了其他人。“我们到处奔走收集藏品,包括民间的中草药标本,一开始知道藏品在哪,但等找过去才得知已经不在那了,跑了一天只能空手而归。”陈志群说。

  “我们一起去浏阳、双峰的古玩市场赶早市‘淘宝’,前后花费两年时间收集藏品,才把博物馆建好。”陈恭森告诉记者。

  博物馆吸引了许多人来参观,很多老人看了后指着老物件说:“当年我们就是用这些东西,靠劳动养活自己和家庭。”“这些东西,虽然现在不用了,但它们是活的,我想让每一件物品都能唤起人们对农耕文明的记忆。”陈志群说。(长沙县文明网 记者 刘丹青)

  上一篇: 株洲街头频现“爱心冰箱” 专给户外工作者送清凉
下一篇: 【改革开放40年】一位92岁衡阳老人的军魂与师魂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