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湖南好人  
向长仰:父子齐心行善举 捐资千万修建瑶乡公益设施
  发表时间:2017-11-03   编辑:刘仁军   来源: 怀化市文明办
 

  苏木溪瑶族乡田坳村坐落在巍峨的罗峰山下,距县城100余公里,一位名叫向长仰的耄耋老人土生土长在这里。老人一生扎根边远瑶乡,助人育人、固守初心,是一位乐于奉献、德润山乡的人民教师、共产党员。

  向长仰养育了4个儿女,以前家境并不宽裕,但面对需要帮助的困难村民他从不吝啬。1992年过年,邻村简宗来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向长仰在全家口粮吃紧的情况下,主动为简宗来送去70斤稻谷和2个月的工资,帮助他们度过了一个最温暖的春节。

  在十里八乡,向长仰是公认的“活菩萨”,但最让邻里乡亲口碑相传的是他言传身教培育的优良家风。向老他从小教育子女做人要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做事要认真勤劳、公正无私。正是在这种家风影响下,三个儿子都成为走出大山的优秀能人,其中长子向延柳最为突出,目前是一家大型药企的老总。

  向长仰所在的苏木溪瑶族乡田坳村山大沟深,条件落后。田坳村小学曾是苏木溪瑶族乡的片完小,红火时200多名学生,11位教师。近年来,由于生源减少,加之村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外出读书,田坳村小学的只有70多个学生。教师是兴教之本、兴教之源。“村小设施落后,留不住教师。再过几年,等本地的老师退休了,田坳小学就没有人教书了,所有学生要到外乡去读书。”看到山里孩子奔波求学、留守老弱无人照顾,情系教育和群众的向长仰急在心里,并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他与大儿子向延柳分析起了原因:主要是学校设施落后,教师没有住房,在壁角煮饭。本地的教师走读,外面的教师不愿来。

  2015年春节,他与儿子商量,“要是有五六套住房就好了,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田坳小学就有希望了!”

  听完父亲的介绍,又获悉村里的留守老人多,逢大雪封门没水吃、没柴烧。“以顺为孝!只要钱来路正,把钱用来捐建一所村小、一座敬老院和一个幼儿园,用的稳,意义重大,我顺心!”围坐火塘边,父亲向长仰和儿子向延柳定下了这桩善举。经过与乡村干部沟通,2015年10月1日,向长仰倡导的向家爱心工程正式开工。

  获悉向长仰父子的义举,辰溪县委书记杨一中多次带领县教育、交通、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到田坳村现场办公,拍板由县财政出资100万元,将村小择址新建。

  新建的田坳村小学规划修建教学楼和综合楼各1栋,均为2层,向延柳和乡村干部商议,决定都建3层,增加的资金由他承担。“这可不止增加1层的土建开支,因为增加层数,成倍增加了征地和地基开支,这两栋楼场地的抬填、打地基投入达180万元!”田坳村党支部书记简宗其感叹道,向长仰父子对家乡真乃一片真情呀!

  建老年活动中心和幼儿园的投入同样大大超出了预算。开始,向延柳计划征地2.1亩,投入200万元。随着工程的推进,特别是因地质条件导致设计方案多次变更,投入呈几何数增加,光筑老年中心的堤坝和打基础就花了300多万元,目前总投入更是达到了1100多万元。面对没有回报的巨额投入,向长仰父子没有丝毫犹豫。“学校修好就等于培育一丘秧田,秧好半年禾,才能出人才,向上级输送合格人才。”向长仰意志坚定。虽然手头并不宽裕,向延柳依然坚决支持父亲的决定:“为了老人和孩子,花再多的钱也要干!”

  10月9日,九九重阳节,苏木溪瑶族乡田坳村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向长仰父子捐建的老年公寓建成投用。淳朴的瑶汉群众用高亢的茶山号子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公寓和幼儿园投资630多万元,对面小学的教学楼和综合楼投资480万元,除了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余下的1000多万元全部由田坳村的在外务工人员向延柳兄弟捐资建设!”苏木溪瑶族乡党委书记曹后齐说。

  老年公寓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3层共22套住房,配备独立的卫生间,一楼为健身房、食堂等配套设施。公寓对面是幼儿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明年春天幼儿可以就读。

  目前,已经有11名空巢老人入住了老年公寓,村小综合楼和教学楼已完成基础工程,进展顺利,有望按计划于明年秋季开学时交付使用。教学楼共9间教室,综合楼除了4套教师周转房、4间学生宿舍外,还有食堂(含餐厅)、多媒体教室等。“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设施移交给政府和村里管理!”远在东北的向延柳表示。

  多年来,向长仰帮助过多少人,为村里办了多少实事,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村民想给他立碑记功,结果他在村支部会上严词拒绝表态:“我做这些事一不买奖,二不买特殊权。”

  如今,向长仰虽然已是85岁高龄,但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心性和情怀却让他精神矍铄、身心愉悦。尽管家境殷实,但向老一直独居砖木结构的老屋,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家里不少物件还是八九十年代操办的,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向老还热爱学习,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本色。

  助人行善永葆党员本色,言传身教孕育最美家风。向长仰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影响儿孙,把“感恩共产党、帮助身边人”化作最美家风,世代传承。他85岁的温暖背影和爱党衷肠,仿佛瑶乡大山一样伟岸、常青。

  上一篇: 常德:扎根农村教育姚伟胜募捐百万元 帮扶百余人
下一篇: 温佐望:“80后”教育厅干部捐髓又捐钱 救助外省“白血病人”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湘B1.B2-2007006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