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好学能文

坚守田野考古 坚定文化自信——孙家岗遗址考古这九年

 文章来源:湖南宣传 编辑:刘仁军 时间:2023-07-04

  2023年盛夏,孙家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随着发掘区内最后的照相、测绘等田野考古信息提取工作完成,这一季度的田野发掘工作顺利结束,我紧绷数月的心神终于得到一丝放松。这是我进入孙家岗遗址开展考古工作的第9年。

  从地图上看,孙家岗遗址就是湘西北澧阳平原上一个比周围稍隆起的椭圆形土岗。但这个不起眼的土岗却封埋着史前先民在此生产生活所遗留下的丰富遗迹和遗物,映射着距今4000 年前后洞庭湖地区的文明与历史。因此,它也成为了“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五)·长江流域文明进程研究”两大国家级重点社科项目共同的田野考古发掘地点之一。

  2015年,时年33岁的我进入孙家岗遗址,而今我已年过不惑,生命中体能、精力等最巅峰的9 年全都投注到这处土岗。受当地水文气候和农时的影响,孙家岗遗址每年田野考古工作都是在“十一”前后启动,然后持续至第二年春。田野发掘结束后,就在当地对发掘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

  考古发掘的特殊性在于事实上是一个对所发掘古代遗迹不可逆的破坏过程,稍一疏忽,那些蕴藏着历史文明信息的古代遗迹就有可能被漏掉、被挖坏,然后永远无法再挽回。所以一旦田野发掘开始,作为发掘项目负责人,我的精神便会一直处于绷紧状态,基本上每天都要紧盯着发掘现场,警惕着锄头和手铲下每一丝古代遗迹的迹象。我的家和单位都在长沙,这么多年竟从未体味过长沙的深秋与初冬。

  有遗憾,但更多是收获的充实与欢喜。考古的魅力在于对未知的探索,从幽晦时光深处,撷取人类已遗忘的那些历史片段与文明之光,点滴收获,都是在增加和丰富人类的历史记忆,甚至刷新人们的认知,自是每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

  孙家岗遗址在1991年时曾开展过一次小规模的试掘,我初入孙家岗时,距离第一次发掘已过去25 年。此时,长江中游地区考古学的进展,湖北考古同仁们辨析出一批距今4000 年前后,时代下限进入夏代早期的古代遗存,学界将其命名为肖家屋脊文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孕育诞生的时期,其重要性自不必言。但距今4000 年前后,洞庭湖地区乃至整个湖南的考古学文化还是一片空白,时间的迷雾遮掩了湖南地区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历史在此出现断层。学界注意到孙家岗遗址1991年发掘墓葬出土器物与湖北肖家屋脊文化的相似性,期待通过对孙家岗遗址的考古工作,寻回湖湘大地失落在时间深处的这段历史。这也是单位安排我到孙家岗遗址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

  但当时我对这个遗址具体的时代跨度,考古学文化面貌,甚至遗址的分布范围和大概的结构布局等,全都一无所知。所以刚进入孙家岗遗址时我心中虽满怀期待,却也有茫然与忐忑挥之不去。


  第一年,我没敢贸然开展发掘工作,而是带着一支勘探队,对整个遗址所在岗地及其周边区域开展了一次系统的考古钻探。那个秋冬季,我每天白天带着勘探队在遗址区域按事先布好点位逐点钻探,观察每一个钻孔的土样情况,判断该钻孔处的文化堆积信息,晚上则把白天记录的上百张钻探记录表输入电脑,利用一款地理信息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分析。随着钻探工作一天天推进,整个遗址的结构轮廓逐渐清晰,我心中的茫然与忐忑也随着对遗址的熟悉而日渐消散。

  遗址整体由墓地和居址区两部分构成,墓地有南北两片,1991 年发掘区域是南片的局部。占整个遗址四分之三的居址区被一圈环壕所围绕,在居址区内还钻探到多个大型建筑台基及一条东西向的大型沟状遗迹。至此,我终于把握住了孙家岗遗址的空间布局结构和遗址各区域的文化堆积概况。这奠定了后来连续多年发掘的基础。

  2016年,为确认遗址的时代跨度,我们对居址区内的大型沟状遗迹和南部环壕进行解剖。揭示出的文化面貌确认了孙家岗遗址文化堆积的主体就是属于肖家屋脊文化。同时系统的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其文化堆积时代跨度为距今4200 年至3800 年左右,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绵延至夏代早期。这让我确信孙家岗遗址可以成为我们窥探洞庭湖地区距今4000年前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形成时期文化面貌的一扇窗口。


  2017年至2019年,我们连续对墓地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先后发掘出310余座史前墓葬,首次在洞庭湖地区完整揭示出一处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代早期的聚落公共墓地。墓葬中采集到一大批陶器和玉器,其中不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绝伦者。

  墓葬是亡者之居,要对一支古代人群的社会与文化面貌进行更细致的观察,还必须对他们居住生活所留下的遗迹与遗物进行发掘和研究。2020年,田野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向被环壕所围绕的居址区。至本次发掘,在居址区先后揭示房屋建筑遗迹90 余座,成规模的建筑台基8座,以及数量更多的坑、沟类遗迹。采集到一大批当时先民生产生活所遗留的陶、石质遗物标本,以及可反映其生业与所处环境状况的一批植物类遗存与少量动物骨骼。

  墓地和居址的大量遗迹与遗物终于能够完整而清晰地反映出当时先民们的物质文化面貌,并成为探索他们生业经济、社会组织、精神信仰等更多方面状况的钥匙。这在填补洞庭湖地区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考古学文化上空白的同时,也补上了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中的一块重要拼图,成为研究中国国家文明孕育诞生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九年的坚守,而今回忆起来尽是收获的充实与自豪。但实际上就田野考古日常而言,面对未知的茫然与忐忑,发掘情况不尽理想时的焦虑与沮丧,长期自囚乡间,远离现代城市繁华而日复一日田野工作的孤寂与枯燥,以及身为项目负责人长时间精神紧绷所带来的疲惫与麻木等,总会有各种负面情绪伴随左右。

  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而没有什么能比五千年的深厚文明底蕴更能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孙家岗遗址的考古工作,就是要从对一个遗址的剖析,找回一段失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管窥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壮阔,进而实证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由此,一切的坚守都有了意义。

  孙家岗遗址的考古工作还在持续,我当然还要继续坚守下去。

  (作者:赵亚峰 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一室副主任,研究馆员;选自《湖南宣传》2023年第5期)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湘B1.B2-2007006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