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0岁的尹秋仪是东湖巷社区内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夫妻俩没有固定收入,近些年一直以经营修车铺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多年来,她勤俭持家,贤惠孝顺,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几十年如一日,照顾长年卧病不起的公公和年迈的婆婆,为两位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左邻右舍每次提起她时,都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孝顺的好媳妇。
从1995年开始,尹秋仪的公公就不断生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卧床不起,婆婆年纪大,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没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当时四处打零工,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亲。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就落在了尹秋仪的肩上。多年来,光是在公公的饮食上,尹秋仪就花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开心舒心,还经常从家庭微薄的收入里挤出点钱,给公公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公公“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尹秋仪就尽量多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过年过节,尹秋仪还从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孝敬老人,让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尹秋仪也总会跟公公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出出主意,尽量不冷落了体弱多病的公公。
2002年的夏天,公公因心脏病复发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几乎全身瘫痪不能下床,而当时丈夫正在为刚刚开张不久的自行车修理铺日夜忙碌,为了公公早日康复,尹秋仪再一次一个人承担起照料公公的重任,当时,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正在读书的女儿,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在服侍公公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按时给公公喂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同时,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还要帮助丈夫打理修车铺生意,给女儿、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婆婆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尹秋仪从不跟婆婆计较,悉心照料生病的公公长达10多年,直到公公去世,从无一句怨言。尹秋仪的公公在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对我好得很!……”。
当有人问到她为啥对公婆这样好时,尹秋仪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哪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
俗话说,“上行下效”。尹秋仪孝敬老人的举动也为女儿树立了榜样。在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女儿从小学习勤奋,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对父母也非常孝顺。每逢过年过节、父母亲过生日,总是记挂心上,不忘给尹秋仪夫妻俩买礼物或添置衣服,为他们精心庆祝,一家人其乐融融。
尹秋仪不仅对长辈孝心,对邻居甚至是陌生人也充满了爱心。70多岁的孤老王素珍,就是被她照顾多年的一位老人。每天尹秋仪都要去她家两次,给她做饭,帮她打扫卫生,一干就是5年多,直到老人离开人世时,尹秋仪夫妻二人轮流守了三天三夜,为她送终烧钱纸,当时没有丧夫,只有一个为他穿寿衣的残疾老人,还有一些围观的群众,没有一个人敢为老人抬丧,尹秋仪想都没想就充当了临时丧夫,将去世的老人抬上灵车,后来有人问尹秋仪怕不怕,她坚定地说“我不怕,老人这么可怜,能够尽我的力量,为老人做点好事,送她最后一程,我就会感到充实,感到安心,我想,老人在天之灵,也会保佑我的”。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尹秋仪夫妻二人发动大家给灾区捐款,结果组织了100多人参加了捐款活动;雅安地震,他们夫妻两人又通过常德晚报给灾区人民捐了近700元的方便面,矿泉水和大米。2012年7月13日晚上,尹秋仪在大街上扫街时捡到一个新的白色苹果手机,当时尹秋仪就邀着她丈夫一同寻找失主,寻找一个多小时后未果,于是他们夫妻二人便把手机暂时拿回了家,等待失主自己找上门来。后来一男士打电话过来寻问手机的下落,夫妻二人寻问核对一些问题后便告诉他地址,过了半个小时一男一女来认领手机,二人将手机归还给了他们,看到两位年轻人充满感激的笑容时,夫妻二人也跟着高兴。像这样助人为乐的善举尹秋仪实在做得太多太多了,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尹秋仪不仅爱自己的家人,她同样爱身边的每一位人,包括她从未蒙面的有需要的人。这种大爱精神令人敬佩,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