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寓"劳"于乐 株洲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成长与改变
  发表时间:2020-11-09   编辑:彭团   来源: 湖南文明网
 

  近段时间,株洲各中小学陆续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探访伟人故里,践行劳动教育
  近日,株洲南雅实验中学高一、初二学子分别前往伟人故里韶山,追寻毛主席的足迹。
  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前往韶山非遗博览园,寻根湘绣、釉下五彩瓷、毛体书法、韶山山歌等非遗艺术,观赏花鼓戏、三棒鼓和皮影戏等精彩演绎,在传习教室学习石鼓油纸伞的源流与制作、亲手体验“绘花”工艺。
南雅中学的同学们在田地间挖红薯。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此外,大家还走进田地、出力流汗,在耕读体验中树立劳动意识,感受劳动的累与甜、苦与乐。
  研学第二天,同学们换上灰蓝色的红军军装,重走乡关,感知彼时毛主席“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成才决心。随后,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瞻仰毛泽东故居、参观毛泽东纪念馆、倾听《少年毛泽东成长专题课》。同学们感慨道,在这里了解到的毛主席更加亲切,更加真实。随后,师生们在毛主席铜像下举行庄严肃穆的献花仪式:整理着装,敬献花篮,默哀鞠躬,向伟人致以缅怀和崇敬。
  从书本上的农耕知识到走下田野的实践体验,从对毛主席略知一二到理解、致敬和传承其精神,从开营的拘谨严肃到结营的大胆总结,孩子们在研学路上不断探索成长的可能、拓展学习的边界。
  学做“小农夫” 让“劳动”成为新时尚
孩子们在农田里体验割稻谷。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碗里米饭怎么来的,米做出来的;米怎么来的,稻谷变成的;稻谷怎么来的……很多孩子特别是久居城市的孩子,找不到答案。
  近日,10岁的株洲天元小学学生王佳佳来到学农社会实践基地,参加“我是小农夫”实践活动。“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劳动活动,很兴奋。”刚下车,王佳佳和众多同学一样跃跃欲试。
  基地老师先向孩子们讲解了收割水稻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收割、如何打谷子、颗粒如何归仓等,学习到本领后,“小农夫”们领着镰刀,戴上手套,就向稻田里“进军”了。大家按照老师的讲解有模有样地插秧,期待种好的小禾苗会茁壮成长。
  在学农社会实践基地,众多孩子在此体验劳动的艰辛,从体验中真正习得盘中餐的“粒粒皆辛苦。”
  寓“劳”于乐 校园里刮起“创业风”
  除了将课堂搬到乡野田间的“劳动教育”,校园内的职业体验也能让孩子收获成长与改变。
  10月30日下午,随着一声脆亮的“当——”,株洲木塘小学创业街鸣锣开市,一次别开生面的儿童创业街财商体验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一轮叫卖后,孩子们清点自己的收入。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活动现场,叫卖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眼望去,各班所售的物品从书籍、杂志到布偶、发圈,从蛋挞、凉面到饮料、果盘,再配上五彩缤纷的展板、鲜艳夺目的海报,每个摊位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老师你尝尝我做的蛋挞吧!”“阿姨这个小夹子很适合你!”……即便是往常性格内敛的孩子,都在努力地推销着自己的商品。
  “通过叫卖商品的体验,感觉爸妈赚钱不容易,我学会了感恩。”三年级学生张路璐说。张爸爸也认为这样的劳动体验让孩子懂得付出与收获,锻炼了毅力,也增加了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寓“劳”于乐,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是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的有效手段。(株洲文明网综合) 

  上一篇: 张家界武陵源区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微视频颁奖仪式
下一篇: 岳阳举行忧乐精神典型人物、道德模范暨红色故事宣讲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湘B1.B2-2007006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