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 湖南10人(组)入选
  发表时间:2019-06-26   编辑:黄 藤   来源: 湖南文明网
 

  相关新闻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完整名单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完整名单出炉!湖南都有哪些人入选?一张图来了解一下。

制图:湖南文明网 刘仁军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夏昭炎

  夏昭炎,男,汉族,1935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师。

  年近七旬退休返乡的夏昭炎,十多年来在家乡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他拿出自己微薄积蓄,辛苦“种文化”,成立活动中心、开办学校、创立书屋……夏昭炎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新乡贤的“代言人”。

  夏昭炎退休后回到家乡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深深感受到村民富裕起来的同时,心底对文化的渴望。他决定行动起来,为家乡“种文化”。他先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又多方筹资,修缮房屋,购置设备,建起了谭家垅村高桥文化活动中心,设立了乡村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室和游艺室。有了活动场地后,他又积极组织村民成立了文艺队、体育队,一到农闲时节,就教村民练习保健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生活真的很开心,每天来这里活动锻炼,身体更健康了,更可贵的是邻里和睦、心情舒畅、儿女放心。”现在,这个活动中心被大家称为“幸福院”。

  针对村里留守孩子多的情况,夏昭炎和老伴又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亲自给孩子们讲传统文化。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夏昭炎东奔西走,动员镇里学校的老师前来支教,免费开设古典文学、数学、音体等课程,把周边村的孩子也吸引来了,最多时达到80多人。

  为了鼓励村里的孩子读书,夏昭炎和老伴带头出资,修葺自家的祖屋,向学生发出呼吁,筹集了2000多册图书,建起了高桥书屋。为方便其他村的孩子看书、借书,夏昭炎在临近村陆续开办了6个书屋分点,每个书屋的书轮流滚动,发挥最大的效益。孩子来看书,大人也跟着来了,几个村的读书风气变得越来越浓。

  夏昭炎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肖光盛

  肖光盛,男,汉族,1930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涟源市税务局退休干部。

  年近九旬的肖光盛,二十八年如一日,致力助学帮困,用三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近100万人加入爱心大团队,募资800余万元,帮助640余名贫困学生圆梦校园,将涓涓爱心细流汇聚成大爱洪流。

  一次偶然的事件让肖光盛决心尽余生之力济困救危。1991年冬天,肖光盛到一个偏远的山村,看望一位70多岁的农民朋友,得知其儿子一年前不幸触电身亡,儿媳远走他乡下落不明,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肖光盛深受触动,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交给老人。他酝酿了一个大胆的帮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发动10万人献爱心,募捐100万元善款,帮扶100名亟待帮助的人。

  从此,肖光盛走机关、进企业、到学校、访农村,奔波忙碌,乐此不疲。在调查募捐的路上,他能省就省,能走路的就不搭车,常常一杯水、两个馒头就对付一餐。每看望一个特困家庭或重病患者,他都自己带头捐款,再发动社会捐助。2005年,肖光盛完成第一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11万多人,募捐101.2万元,帮扶了108位急需救助的人。2009年,他又完成了第二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30万多人,募捐300万元,帮扶了300位急需救助的人。2014年5月,第三个“爱心十年计划”又提前超额完成。现在,肖光盛已发动近100万爱心人士参与传递爱心。

  2008年起,肖光盛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重点扶持家庭特困、品德特好、成绩特好的“三特”学生。孤儿小吴与84岁高龄、行动困难的祖父相依为命。得知这个情况,肖光盛先后3次爬山越岭去他家,从自己的积蓄中捐助给他一个学期的学费。此后,在爱心人士的接力帮扶下,小吴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至今,肖光盛已帮助640余名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现在,耄耋之年的他又有了新目标:再资助200名贫困生完成学业。他说:“我虽年老,但心更红、志更坚、劲更足、经验更丰富,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不放弃!”

  肖光盛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姜开斌

  姜开斌,男,汉族,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机电负责人。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3名勇士在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的危急时刻,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勇敢逆行,在进行平台加固作业过程中不幸被巨浪卷入海中,壮烈牺牲。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谱写了一曲信念当先、许党报国的壮歌。

  2018年8月20日,北方罕见的超强台风“温比亚”袭击大连,导致停靠在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4个缆柱严重变形甚至断裂,缆绳脱落。这一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水平的重要试验平台一旦失控、损毁,将造成重大损失,平台上4名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危急关头,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12名同志组成抢险队,穿上雨衣救生衣,携带缆绳,冲向300米外的试验平台。300米的码头上,他们一次次被巨浪拍倒,又一次次爬起来。艰难到达试验平台停泊点后,他们立即投入抢险,争分夺秒、分工协作,对平台进行加固作业。台风裹挟着巨浪袭来,黄群、姜开斌被卷入海中。接踵而至的巨浪,将施救的几位同志卷入海中。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有多年航海经验的宋月才决定让其他同志暂时撤离请求支援,自己断后。在撤离的过程中,宋月才因体力不支,被巨浪卷入海中。各方全力施救,其他人员被救起,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却英勇牺牲。

  为了国家某试验平台建设,黄群告别年迈的母亲和妻儿;宋月才拒绝企业高薪聘请;姜开斌本已退休,得知平台需要技术人员,说服家人从湖南老家赶来。他们秉持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在国家财产和同事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舍生取义。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

  周海明

  周海明,男,汉族,1963年4月生,长沙市中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退休职工。

  周海明从1975年至今,12次生死托举,救起12人,保住了13条鲜活的生命,每次救人后都选择悄然离开。这种默默无闻的善举,让大家感受到一位“平民英雄”的热血、勇敢和无畏。

  周海明的父亲原是湖南省湘航打捞队的潜水员,救人无数。父亲的行为,给周海明的成长带来了深远影响。周海明第一次救人年仅12岁。1975年夏天,周海明在码头边玩耍时,突然发现一名小孩掉入江中。他急奔过去,二话没说便直接跃入水中,迅速游向落水小孩,并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带着他游向岸边。

  2010年11月的一个晚上,正在江边散步的周海明隐约听到“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啊”的呼喊声。他疾速跑过去,只见一位落水者在水中挣扎。危急时刻,周海明一个箭步纵身跳下冰冷刺骨的水里,拉住这位落水者的羽绒服袖,把她救上了岸。落水者是位怀孕的妇女,因为与丈夫吵架,一时想不开就跳江自杀。周海明了解情况后,耐心地进行安抚,解开了她心中的疙瘩。周海明的这次救人壮举,同时挽救了2条宝贵的生命。

  2014年7月30日,一位30多岁的女子不幸摔入湘江水域中,正在不远处与朋友钓鱼的周海明,听到群众的呼喊声后立即赶去。此时,落水女子已沉入水中,只能微微看见头顶。周海明顾不得脱鞋,立即跳入江中,成功将女子救上岸边。

  周海明荣登“中国好人榜”。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梁 菲

  梁菲,女,瑶族,1984年8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教师。

  梁菲坚持一声承诺,一生践行:一句“我来当您孙女”,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一句“我陪你长大”,陪伴孤儿成长成才;一句“我帮你撑起这个家”,减轻困难家庭经济压力。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她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思政课堂上的道德宣言。

  梁菲关注孤寡老人,践行着要为她养老送终的诺言。2012年3月2日,梁菲认识了独居20年,身患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钟婆婆。梁菲下决心要照顾这位老人,对她说:“您就把我当作您孙女,我一定为您养老送终。”她为老人购置手机,便于随时联系。老人80岁生日那天,梁菲亲手制作了生日蛋糕。钟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梁菲端屎倒尿,忙前忙后。老人病故,梁菲和家人为她操办葬礼,让她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梁菲关心孤儿成长,信守要陪她长大的诺言。2012年4月,梁菲在新闻报道中得知女孩欣欣的遭遇: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遭遇车祸身亡,暴雨冲垮了她和祖父母住的房子。梁菲主动找到她,说:“你放心,姐姐一定养你长大。”每到周末,梁菲就把她接到家中,为她辅导功课,教她自立自强。在梁菲的精心照顾下,欣欣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思政课老师。

  梁菲关爱困难家庭,兑现帮她们撑起家庭的诺言。2014年12月,梁菲认识了潘家姐妹一家。潘家有五口人,父亲半身不遂、患有肾衰竭,母亲患有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哥哥脑瘫,仅靠低保维持生活。梁菲对她们姐妹俩说:“别怕,我帮你们撑起这个家。”她四处奔走,为她们俩申请贫困生资助,为潘家父母申请减免医疗费用,并负责照顾潘家孩子。她为潘家种植的果蔬和养殖的家禽找到“固定买家”,让他们家有了稳定收入。现在梁菲仍然帮扶着8个“弟弟妹妹”。

  梁菲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杨文钦、扎西志玛

  杨文钦,男,侗族,1932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南怀化市新晃县人民医院原院长;扎西志玛,女,藏族,193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怀化市新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原主任。二人系夫妻。

  为“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面貌”的誓言,杨文钦夫妇放弃在京工作,扎根侗乡,从乡村医生做起,走遍700多个侗族山寨,挽救了无数生命。半个世纪里,他们不仅兑现了年轻时的承诺,更给社会带来了无限感动,被称为“侗乡大医”。

  1952年,杨文钦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人选,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后转至北京医学院,遇到人生伴侣扎西志玛。毕业前夕,两人都在志愿表上写下承诺: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的面貌,为祖国卫生事业服务。然而分配结果出人意料,杨文钦被分配到了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北大医院),扎西志玛被分配到了北京友谊医院。

  为了曾经的誓言,1968年,杨文钦、扎西志玛毅然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偏远落后的新晃。夫妻二人被安排在原扶罗乡卫生院工作,那里缺少手术器材,设备极为简陋。杨文钦跑到北京求援到一批手术器械,使工作得以开展。夫妻二人既当医生又当护士,看病、动手术、洗器械、敷药、为病人洗污物,脏活累活样样都来。扎西志玛不会说侗族语言,杨文钦就给她当翻译。杨文钦做手术,扎西志玛负责麻醉、打下手;扎西志玛做手术,杨文钦就来负责麻醉。有时候遇上大手术,夫妻俩还要一起上手术台。他们走遍700多个侗族山寨,挽救了无数生命。

  1973年,夫妻俩调入县人民医院,面对基础设施落后、业务单一的窘况,他们从发展外科到妇产科,通过传、帮、带形式,壮大医院人才队伍。1983年,杨文钦接任院长,他大力推进医院改革,使医院享誉湘黔边界,周边10多个县市的患者都纷纷慕名前来就医。

  1996年,杨文钦、扎西志玛退休,婉言谢绝大医院的高薪聘请。如今,87岁高龄的杨文钦依然坚守在门诊第一线,86岁的扎西志玛虽因身体原因已不再坐诊,可她依然每天陪杨文钦出诊,坚持“一声承诺、一生践行”。

  杨文钦、扎西志玛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最美医生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易 冉

  易冉,女,汉族,1982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组装车间中梁电焊班班长。

  易冉扎根一线,从事电焊工作18年,先后提出精益改善提案200多条,创效近2000万元。她不断潜心钻研、追求卓越、攻克难关,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被誉为“中国电焊花木兰”。

  2007年6月,厂里开始试制当时世界上最大轴重的澳大利亚FMG敞车。客户要求所有焊缝咬边为零,大焊角、坡口不能有弧坑,这样的精度相当于机械手。就在同事望而却步时,易冉站了出来。她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琢磨,反复优化焊接方法,终于达到了澳方严苛的标准。外方监造将她所焊的焊缝标记出来,当作“示范焊缝”展示。她为中国铁路货车产品在海外市场树立了品质标杆,赢得了口碑。

  作为一位女电焊工,易冉凭借精湛的电焊技艺让外国同行刮目相看。2011年10月,易冉和其他三位男同事赴德国参加国际焊接比赛。在德国,没有女子从事电焊职业,赛场上出现一个柔弱的中国女子,让德国同行感到惊讶。易冉的出色表现,让比赛组委会专门为她颁发了唯一的“特别奖”,她参赛的立焊、平焊板作品获德国DVS证书,并被公开展示。

  易冉在工作中注重学习积累,不断攻关技术难题,坚持自主创新。她26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高级电焊师。她主持和参与了出口澳大利亚的世界载重最大、可无线遥控卸砟的石砟漏斗车,出口阿联酋的综合技术性能国际领先的硫黄漏斗车等30多种重载高速货车试制。她独创的“小摆快频操作法”入选中国中车绝招绝技,“小口径管全位置对接‘单道焊双面成型’技巧”和“平角焊电弧‘回压’操作法”获评长江公司绝招绝技,申请发明专利1项已受理。

  以她名字命名的“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徒弟遍布全车间。经她培育的国际焊工100名,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5名,其中有3名公司级以上的技能专家。

  易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最美职工等称号。

  沧 南

  沧南,男,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湘潭大学离休教师。

  90多岁高龄的沧南,扎根伟人故里,投身湘大建设,一生致力于毛泽东思想研究、宣传与实践,生动诠释了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事业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沧南是优秀教师,无怨无悔投身湘大建设。1974年,湘潭大学恢复立校。1977年,沧南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放弃原来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湘潭,成为湘大复校后的首批教授之一。初创时期的湘大,条件非常艰苦,沧南与大家一起头顶蓝天、脚踩黄土,睡农家、点油灯,一边劳动建校、一边教学科研,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艰苦创校,没有一句怨言。

  沧南是学术标兵,一生致力于毛泽东思想研究。在他的推动下,湘潭大学1981年成立哲学系,2004年成立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他主编《毛泽东哲学思想》《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多部著作,撰写《实事求是,是一个多侧面的理论体系》等百余篇论文。其中,《毛泽东方法学》一经面世便获得良好的学界反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成果”。他悉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很多已成为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沧南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1995年,他离休后又到关工委给学生们上党课,一干就是10多年。并且在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公共事业管理班做了两年辅导员工作,和同学们以开座谈会的形式,面对面交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同学们摆事实、讲道理,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沧南生活清贫,勤俭节约,却一心回馈社会。他在2015年和2018年共捐资40万元设立“沧南奖学金”,奖励资助那些优秀的寒门学子。

  沧南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当选“感动湖南”2018年度人物。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许志礼

  许志礼,男,汉族,1963年10月生,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街道干子村村民。

  许志礼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双下肢瘫痪的妻子27年。领养的女儿脸上有残疾,他拿出毕生积蓄为女儿整容。许志礼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日子虽然清苦,这个家庭却每天充满了欢声笑语。

  1992年4月26日,许志礼和未婚妻黄翠云乘坐长沙开往湖北的大巴车,准备领证结婚。在路上,他们不幸遭遇车祸,导致黄翠云双下肢瘫痪。许志礼一直陪伴在未婚妻的身旁,出院后,将她接回家中精心照顾。许志礼内心十分坚定:“我跟她谈恋爱的时候承诺过要对她好一辈子,现在她有难了,我更要好好照顾她。”

  许志礼照顾妻子27年,每一天都琐碎而辛劳。每天凌晨5点,许志礼就起床了,为妻子洗脸、擦手、擦背、按摩,换上干净衣服,把早饭准备好,再赶去地里劳作。妻子大小便失禁,每天换下来的衣服都有好几套,不管是严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许志礼都及时帮她换洗,从不间断。妻子常常因身体原因而心情不好,甚至乱发脾气,许志礼用理解包容之心开导她。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妻子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身体也慢慢康复。他担心妻子在家无趣乏味,农闲时就给妻子拉二胡。他还攒钱给妻子买了一台智能手机,妻子没事就拿着手机听歌学歌,两口子一个拉着二胡,一个和着歌曲,其乐融融。

  1995年,为了弥补妻子不能生育的遗憾,许志礼领养了一个女儿。领养的女儿脸上有残疾,许志礼打算用毕生的积蓄为女儿整容。女儿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一开始并不答应。许志礼发动家人一起来做工作。

  许志礼用爱撑起了这个家,用坚守给了妻子最美的爱情,用责任给了女儿最好的照顾,用乐观善良,传递给了乡亲邻里最强的正能量。

  许志礼荣登“中国好人榜”。

  柳维新

  柳维新,男,汉族,1952年9月生,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丰裕社区居民。

  柳维新数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自幼身患疾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姐姐和妹妹,他终身未娶,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再苦再难从不言弃,用一生守护演绎了手足情深的感人故事,被邻里乡亲传为佳话。

  柳维新与一姐一妹,相依为命。姐姐自小不能独立行走,患重病瘫痪在床,妹妹因罹患小儿麻痹症,丧失行走能力,柳维新勇敢肩负起照顾姐妹的重担。

  为了照顾好姐姐和妹妹,每天早晨6点,柳维新就起床开始忙碌。简单洗漱之后,做好早餐,然后叫姐姐和妹妹起床。她们吃饭时,柳维新要赶紧洗好衣服。

  等姐姐和妹妹吃完饭,他又把她们抱到椅子上休息,自己随意吃两口冷饭,再赶去做工。柳维新下班回家后,也顾不上休息,或是帮姐姐做按摩,或是推着妹妹到屋外走上一圈。

  有时他也在晚上去捕点鱼虾,既能改善一家人的伙食,又能补贴家用。从早到晚繁忙而辛劳,这就是柳维新多年来的生活常态。

  对柳维新而言,奋斗的目标很简单:只希望能让姐姐和妹妹每顿吃上一碗热饭,有个地方能遮风挡雨,冬天穿上一件暖和的棉袄。柳维新始终有个信念:有我在,就不会让姐姐和妹妹饿着。为了这句话,柳维新更加努力地做工做事,加班加点也从不放弃,无怨无悔。

  对柳维新来说,照顾姐姐和妹妹就是他最大的事,为此,他甚至放弃娶亲。

  “年轻时,很多人给我介绍过对象,但是一家人都靠我,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事。”

  结婚一事,柳维新看得很淡然,他不想让窘迫的家境拖累了其他姑娘,也担心娶过来的媳妇会照顾不好姐妹俩。

  长年的艰辛,让柳维新头发斑白,双手布满老茧,面容苍老,但是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垮柳维新,他总是乐观坚韧,传递给身边人温暖与感动。如今,在政府的精准帮扶和乡亲们的热心帮助下,柳维新的生活困难得以缓解,一家人住进干净整洁的新房,这个特殊的“三口之家”,现在生活得很幸福。

  柳维新荣登“中国好人榜”。

  这些道德模范候选人源自基层、植根平凡,涵盖各个群体,具有广泛代表性。向他们学习、致敬、点赞!(湖南文明网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宣部就《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