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株洲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纪实
  发表时间:2019-03-27   编辑:彭团   来源: 湖南日报
 

株洲市神农大剧院。 张咪 摄

  春分时节,一支孕育了三年的“花”终于在株洲完美盛开。 

  3月19日,2019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正式公布了第三批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并进行授牌表彰。在会上,株洲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我省此次进入示范区名单唯一的城市。 

  2015年7月,株洲市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3年多来,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该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取得了创建规划完成率100%、中部创建标准32项63个指标全部达到优秀标准,优秀率100%。 

  作为“动力之都”的株洲市,正在成为一座新的“文化之都”。 

  倾力打造“文化之都”

  以“文”化力,以“文”化人,以“文”化事。 

  株洲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块国字号“试验田”。在创建之初,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就强调,要以创建为契机,坚定承担起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责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株洲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被纳入株洲市“十三五”规划,被写进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被列入一把手工程、市政府民生100工程。此外,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就此进行专题研究,将创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和市重点宣传体系,明确了“领先中部、看齐东部、示范全国”的总体方向。 

  工业株洲,也要逐渐彰显出文化魅力。 

  这三年,一批文化场馆拔地而起,城乡文化设施焕然一新。神农大剧院、株洲市文化馆、天元区图书馆、石峰区图书馆、醴陵市图书馆、茶陵县文化馆等新修建的文化场馆,都展示出这座“文化之都”的特色。 

  “文化场馆、文化设施,是市民获得文化服务最基本的平台。”株洲市文旅广体局局长杨小幼介绍,3年来,株洲市财政安排示范区创建专项资金3000万元,撬动社会各界文化投入达20亿元,新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设置率100%,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97.3%,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目前,该市已拥有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41个……实现了“县市区有馆、乡镇有站、村村有书屋”的创建目标。 

  大众共享“文化惠民”

  “看演出、赏水秀、听歌剧、观展览、品书香……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种多样的‘文化大餐’。作为一个株洲人,真是很幸福。”不止一个株洲市民这样说。 

  2016年10月,总投资6.9亿元的株洲市神农大剧院投入使用。目前,该剧场已累计演出300多场,上座率达到75%以上。两年来,该剧院承载了多次“文化盛典”,绘就了株洲市的城市标志和文化名片。 

  2017年,第十九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在株洲举办,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个老年合唱团体汇聚株洲,在神农大剧院一展风采,315万人次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等平台收看同步直播。 

  “来不及温一壶诗酒,与你煮尽千古风流……”2018年,该市成功承办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由株洲市戏剧中心精心制作的《英·雄》获评“田汉大奖”,并作为湖南唯一剧目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高贵不贵,文化惠民。”神农大剧院总经理杨勇峰介绍,近年来,剧院时常引进国内外高端演出,始终坚持“亲民票价”,目的是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剧院,近距离感受和接触高雅艺术魅力。 

  不仅如此,株洲还开启了“送文艺进千村,新思想入万户”活动,在开展送戏下乡的同时,以文艺为载体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扎根,全市每年要完成专场演出800余场,惠及群众40万余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服务不可避免要与之结缘。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株洲市大力创建多个“互联网+文化”平台,借此拉长服务手臂,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2016年,株洲市创新推出“韵动株洲”综合文体服务云,与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社会文体场所机构互通互联,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其线上文化服务涵盖了咨询浏览、场馆预订、培训辅导及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发布、报名、展示等。目前,“韵动株洲”注册会员达20万人,总浏览量达1600万人次,场馆预订10万余人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评价说,这打破了以往公共文化服务所受自然、交通和经济条件等制约,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此外,株洲市还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建设“智慧文化岛”,使之成为集“应急信息发布、公共文化服务、多媒体服务”等于一体的融合性媒体平台,从而打造出户外互动新媒体建设运营新模式。到目前,全市正在建设100个这样的平台,其中40个已经投入使用,仅试播阶段每天的阅读点击量就超过3万人次。 

  为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株洲市图书馆开通了“e线送书”项目。读者在“当当网”上挑选想读的图书后,只要将网址链接、读者信息及收获地址、手机号码等发送至株洲市图书馆指定邮箱,就会收到当当网寄来的免费新书,阅读完毕后,只要将图书归还至株洲市图书馆即可。 

  不断擦亮“文化品牌”

  三年创建,硕果累累。 

  今天的株洲,文化建设遍地花开: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机构一起发力,共培养品牌服务项目60多个;“周周乐”坚持了20多年,惠及观众600余万人次;“株洲全民阅读月”连续举办十一届,是全体市民共有的“阅读闹钟”;湘江边上的旧书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道有影响的人文景观;神农湖水秀表演持续8年,向市民集中展示神农文化…… 

  近年来,株洲市持续举办了欢乐潇湘·欢乐株洲、株洲艺术节、全民健身节等各类文化活动,推出了“社区大舞台·想乐你就来”、“文化大赶集”等特色品牌,不仅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极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广袤的乡村,风气焕然一新。“门前三小”工程是株洲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包括门前小书屋、小广场、小讲堂,其目标就是致力于“把文化服务点搬到家门口”的惠民目标。目前株洲市已建成1000个组级文化服务中心。“村民打牌的少了,打球的多了,进饭馆的少了,进书屋的多了,邻里有矛盾的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攸县石羊塘镇党委书记过石基说。 

  为促进全民艺术普及,株洲市文化馆创新推出了“市民大课堂”。有别于传统的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市民大课堂着力点是联合社会机构协同推进,通过与各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学校、企业等单位的接触了解,摸清其潜在的培训需求,主动出击,上门服务。群众自主选择、实现双向互动,真正做到了以百姓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 

  文化沃土,百花绽放,催生出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你走在株洲湘江风光带上,一面面讲述着株洲铁路发展史的浮雕画墙,一列列代表株洲火车头精神的火车实物及模型……都诠释着株洲这个“火车拉来的城市”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同时也作为炎帝神农氏的陵寝之地,株洲的文化底蕴正在逐步向世界绽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株洲市继续保持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效能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走出具有株洲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上一篇: "中国好人"在这里"井喷" 好人文化释放"森林效应"
下一篇: 惊险!一幼童被困车内近两小时 衡阳高速交警紧急施救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