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株洲让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成为市民“幸福口碑”
  发表时间:2018-10-17   编辑:彭团   来源: 湖南文明网
 

株洲风光。图片来源:“文明株洲”微信公众号

  在秋意渐浓的株洲街头,文明的踪影随处可见:精心修剪的花卉绿植,让大街小巷美丽如画;整洁干净的路面上人流、车流井然有序,掩映着岁月静好的平和;小区里新一轮的提质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未来更美好的家园触手可及…… 

  摄影师罗铭近日乘坐株洲生产的阿若拉飞机,“飞阅”株洲。拍摄株洲20多年的他连连感叹:“青山如黛,洲青沙白,从飞机上拍摄株洲,每一张图片都是一幅画,处处都透着文明城市的品位和品格。” 

  2001年,株洲提出创建文明城市;2004年,如愿成为全省文明城市;2008年,提出更高目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15年,成为全省唯一一个首次获得提名资格就被正式命名的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株洲以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文明创建,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新时代,株洲将以此荣誉为新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建设新时代全域化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让文明成为株洲的“金字名片”,成为市民的“幸福资产”。 

  文明创建,是实现城市梦想的精神动力 

  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综合水平的荣誉称号,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就好比运动员在最高级别运动会上夺得全能冠军。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品格,而一座城市的品格,源自于她对梦想的不断追逐。 

  在株洲这座城市的梦想中,建设新时代全域化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是对株洲城市精神追求的不变动力。围绕这一创建目标,株洲文明创建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围绕提升市民“幸福感”这一核心内涵,不断打造文明城市的升级版。 

  多年来,株洲市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广泛的参与、更强大的合力推动文明创建。2015年,株洲被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株洲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株洲人的精气神强力提振,市民更加自信,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文明尚未结束,它还在形成之中。”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说。在株洲,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文明创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7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中,株洲取得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浓郁的文明风尚、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优美的公共环境。 

  新的荣誉意味着新的动力。全市上下重整行装再出发,抖擞精神踏新程,提出建设新时代全域化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推动文明创建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株洲将始终以建设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惠民利民理念、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提升法治德治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让广大市民在乐享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便捷、舒适和愉悦中提升幸福指数。 

  文明创建,是建设美好城市的执着追求 

  一个城市的发展,固然要以经济作基础,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文明城市必须具备的骨架;而一个城市独有的精气神韵,更构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凝聚力、自信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正是把培育城市的灵魂置于战略的高度,株洲的精神文明建设全域开花,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 

  2017年,株洲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为目标,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创建理念,在全国率先启动“十大文明行动”,从改善民生切入,从满足市民需求着力,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实施城市交通畅通三年行动计划。现已完成项目243个,在建设项目123个,累计完成投资269.33亿元。新建道路172.04公里,提质改造道路42.73公里。 

  ——加快基层文化供给。不断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建成门前小广场200个、乡村文化墙120多个,完成公益演出438场,免费放映公益电影9561场。 

  ——大力推动“厕所革命”。新建公共厕所200座,正在提质改造200座,正在部署落实免费开放200座。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提质改造老旧小区28个,全面启动5个农贸市场的提质改造。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新建停车泊位728个,“礼让斑马线”实现率达到85%以上。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931项事项,在群众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再加力、再提速,全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 

  “幸福感来源于宜居的生活环境。”市民谭欣欣说,她最喜欢下班后在湘江风光带、神农城等处散步观景,感受株洲日新月异的美。 

  多年来,株洲不断强化人本理念,不断增强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始终围绕“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根本宗旨,把文明创建的“大道理”落到“小利益”上,推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工程,让老百姓在全面升级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中感受岁月静好。 

  文明创建,是市民对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更是文明创建的主体。 

  在这场追求幸福的接力赛中,株洲四百万市民在奋力传递。 

  在车站、公园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红色标志尤为醒目,可为市民游客提供常用药品、雨伞雨衣等服务。“每每看到这些‘爱心驿站’,心里就觉得暖暖的。”市民李军说。 

  多年来,株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道德认知水平,让道德滋养市民心灵,逐渐形成“群星闪耀”的现象。仅2018年9月,株洲市就有龙菊兰获评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周石文、刘正炎获评“湖南好人”。 

  其实,在株洲这种善行义举屡见不鲜:“鱼片”刘朝华10多年倾心助学,先后帮助200多名贫困学生,最后牺牲在助学路上;瞿志英,醴陵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58岁那年拿出全部积蓄,并举债建起醴陵第一座农村敬老院,将一片真情奉献给孤寡老人;“姜汤大姐”韩无盐,数年如一日,将一杯杯暖心的姜汤传递给了数以万计的旅客……自2008年开榜以来,株洲市已有5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这些年来,株洲人还创造了另一片德善高地,涌现了龙秋华、潘尧生、何遥等9名省级道德模范。其中,肖雅清和杨颖被列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醴陵市的刘天健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株洲市二中、醴陵市姜湾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株洲儒学会、株洲晚报志愿者联合会获评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株洲市图书馆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株洲连续16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只有颜值与气质的双提升,一座城市才显得更有内涵;只有文明与道德的不断浸润,一座城市才会有内外兼修的厚重风范。 

  崇德向善,已成为浸润株洲老百姓心田的正能量,成为催人奋进的道德标杆。(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廖勇) 

  上一篇: 湖南日报评论:爱满重阳,便是最美重阳
下一篇: 长沙:中外学子齐聚麓山学堂谈“俗”话“孝”过重阳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