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益阳:守望青山绿水 共建幸福家园
  发表时间:2018-09-19   编辑:彭团   来源: 湖南文明网
 

  仲秋的早晨,清风徐徐,透着丝丝凉爽。穿行于益阳资阳区紫薇村,满眼绿意葱茏,紫薇花开正艳,乡村美景如诗如画。公园广场上,老人们散步晨练,舞者翩翩;农家书屋里,孩子们埋头看书,聚精会神……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们共享幸福新生活。

  让人欣喜的是,紫薇村并非一枝独秀。近年来,益阳从农村清洁工程起步,逐步改变曾经垃圾围村的局面,实现了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跃进,一个个乡村悄然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丽蜕变,一幅幅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美好记忆的美丽画卷日渐清晰。

  洁净美颜精雕细琢美丽环境 

  “以净为底、以美为形”是新农村建设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

  近年来,益阳美丽乡村从洁净环境开始,通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五大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通过实施净化工程,突出“三改”(改厕、改圈、改厨),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长效保洁机制,村庄环境得到根本改观;通过实施绿化工程,抓好了“五边”(村边、路边、城边、水边、房边)绿化,使美丽乡村处处绿树成荫;通过实施美化工程,加大“空心房”治理和危房改造力度,实现了村庄整体风貌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实施亮化工程,方便了农民夜间出行;通过实施序化工程,规范管理了农民建房,全面清理了乡村乱搭乱建、乱停乱摆等现象。

  脏乱、破旧、贫瘠、落后这些一度烙在很多人脑海中的农村标签正在被改写。

  如今,走在乡野之间,可见美丽乡村姿态万千。云台山,云环雾绕,茶香袅袅;真武寺,晨钟暮鼓,香火旺盛,这是安化云台山村。农家屋舍依山而建,蜿蜒溪水穿村而过,这是益阳高新区清溪村。彩绘涂鸦民居,万亩油菜花海,带你走进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这是南县罗文村……

  如画乡村,源于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高位推动。2014年以来,市、县领导共联系153个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绩效考核,高标准打造。2014至2016年,益阳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美丽乡村申报验收合格率达100%的市州,沅江市、赫山区、资阳区、南县和大通湖区先后获得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市委第六次党代会再次提出,把美丽乡村打造成益阳城乡统筹发展的靓丽名片,明确到2020年全市完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目标,积极推行“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打造一批可示范、可复制的美丽乡村示范区、示范片、示范村。为此,益阳通过建立“财政投资、项目支持、社会筹资、群众捐资”的筹资机制,在65个美丽乡村创建村投入资金8.99亿多元,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公益事业等建设项目725个,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增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后劲。

  盘活资源精心培育美丽产业 

  如果说环境整治只是“表面功夫”,益阳各级党委政府在很早之前就已意识到,破解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在于通过产业元素的嫁接和培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造血功能”。

  而绿水青山回归,正为各地乡村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开创了新机遇。农村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逐渐转化为经济资源,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美丽资源”撬动美丽经济飞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小时候,我们住着茅草房,照明用煤油灯,还要到几里外的地方挑水喝……”回忆往事,50多岁的苏伟思绪瞬间飘回到改革开放初期。他说:“现如今物质十分丰富,衣食住行不用愁,青山绿水就地取材,就能成为宝贵的资源与财富。”

  的确,苏伟所在的益阳桃江县修山镇明灯山冲,就依托好山好水,发展生态农业,传承农耕文化,开发乡村旅游,通过农旅文结合,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3年时间,明灯山的米、油、香猪、竹笋等农产品价格高出市场价5倍,村民人均年收入翻番,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进村参观体验农耕文化。与明灯山村不同,位于资水尾闾、洞庭湖滨的资阳区新飞村是省级贫困村,这两年,村支两委牵头组建嘉兴种养专业合作社,领着村民发展“稻虾套养”面积近3000亩,今年亩均利润近4000元。2015年,新飞村人均纯收入不到8000元,去年达到1.7万元,今年预计可达2万元。村里134户贫困户中已有85户脱贫,今年有望整村脱贫。

  近年来,各地乡村借助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形态多元化,富了一方百姓。益阳资阳区紫薇村打造互联网特色小镇,安化县陶澍村发展茶旅产业,桃江金凤山村打造花海经济……通过发展体验经济、花果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新型业态,益阳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装进了农民的“钱袋子”,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据市农业委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益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14556元,比2010年增长159%。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激发了乡村活力,吸引了更多人才、更多社会资本聚集,赶乘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为乡村发展添色添彩。

  银城大地上,美丽风景与美好生活,诗意相连。

  乡风和谐 群众共享美丽文化 

  在益阳资阳区乌龙堤村,新建的400米长文化走廊刚刚竣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好婆婆”“好媳妇”“乡贤”“文明家庭”评选等内容熠熠夺目。村民闲暇之余,都喜欢在这里散步,读一读“心灵鸡汤”。

  村庄之美,美在心灵。“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以文为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益阳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宗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益阳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健全村务管理。益阳大力开展村级基层组织治理机制改革和“益村”平台建设,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新型村级民主治理结构。各村基本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机制,保证农民群众有效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让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村级自治的活力。

  以文化为魂,培育文明乡风。益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最美家庭”“书香家庭”“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无信访村”等系列评比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节俭的婚丧礼俗,促进移风易俗,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益阳乡乡建起了文化站,村村建起了文化广场、文化墙,开办了农家书屋,组建了广场舞队,还有“送戏下乡”等活动,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美丽乡村,倡导文明新风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各地群众的自觉行动。

  去年初,益阳安化大福镇小尧村一纸通告刹酒风,明确全体村民办酒席需通报村委会,由村委会安排人员现场监督,最高礼金为100元,普通人情往来为50元,当地村民拍手称快,并付之于行。之后,大福镇多村效仿,出台类似“村规”。

  文明新风劲吹乡野,美丽乡村更加魅力多彩。(益阳日报 蔡立平)

  上一篇: 益阳:“无案可茶”,温暖渐冻症者患者
下一篇: 湖南省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专题讲座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湘B1.B2-2007006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