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振兴戏种让老百姓爱上湘戏 他们功不可没
  发表时间:2016-09-29   编辑:何佳玲   来源: 湖南文明网
 

  湖南文明网记者 杨艳 摄影实习生 赵毅旻 长沙报道

  立足传艺传神传德,奋力振兴繁荣湘戏,这是9月27日“湘戏晋京”优秀剧目展演总结座谈会的主题。座谈会上汇集老小戏骨、资深剧评人,还有幕后支撑剧目展演的领导代表。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湘戏晋京”展演场场满座、精彩纷呈,有的演出甚至一票难求。记者摘录代表发言摘要,让我们看看他们如何为振兴湘戏、让老百姓爱上湘戏而努力。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 欧阳斌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第一次看《月亮粑粑》我被震撼 

  记得第一次看《月亮粑粑》,我泪流满面,被山村女教师秦雅云30年的坚守与奉献所震撼。记得看舞剧《桃花源记》,结束时听到观众齐声欢呼“80后”导演的名字,让人热血沸腾……作为文艺界的一员,我对“湘戏晋京”取得的成绩深感自豪。

  “湘戏晋京”是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为湖南文艺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所以能推出如此多广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是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视文艺工作,尊重文艺工作者的结果。从“湘戏晋京”释放的信息中,我们可以预感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文艺工作的春天正在到来,我们要认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湖南文艺发展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不忘初心,为更多优秀作品走向全国搭建平台 

  “湘戏晋京”是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湖南首次大规模集中进京展现具有鲜明特色的湖湘艺术元素、湖南地方戏曲以及湖南艺术家风采的舞台艺术展演,是一次精彩难忘的艺术盛典。展演增强了全社会对传统戏曲的自信自觉、增强了勇攀艺术高峰的内生动力、扩大了湖湘文化的良好影响,通过“湘戏晋京”活动的整体推介,使外界对湖南戏曲有了全新认识,不仅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花鼓戏、湘剧等主要剧种取得的成果,还惊喜感受到汉剧、巴陵戏等小剧种的生机活力。

  展演已圆满落下帷幕,但我们的思想不能够落下帷幕。必须紧紧扭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放大这次展演效应,乘势而上,努力推出更多有担当、有责任、有温度、有湘味的扛鼎之作,打造新的湖南文艺品牌。接下来,湖南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抓精品创作、抓人才培养、抓传承普及、抓市场推广、抓文艺惠民,为更多优秀作品走向全国搭建平台。

 

国家一级编剧陈亚先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湖南戏剧前景盎然 湖南编剧大有人在 

  “湘戏晋京”展演活动,是一个盛举,活动大大提升了湖南戏剧湘军在全国的影响。湖南一次拿出12台大戏,说明湖南编剧大有人在,江山代有才人出。

  湖南戏剧曾历经鼎盛时期,在编剧界曾经大家互相切磋其乐融融。但这些年编剧可谓青黄不接,不少编剧纷纷转行,有的去办公司了有的去写电视剧了。记得10余年前,我去上海参加一个活动,有人就批评我“堕落了,去写电视剧了”。我诚恳地接受批评,于是又回过头来写巴陵戏《远在江湖》。

  “湘戏晋京”展演的作品在北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感到很振奋。目前湖南戏剧的普及工作推动工作做得到位,但提升空间仍旧很大。湖南戏剧前景盎然,让我们共同努力,同时希望今后湖南能为戏剧艺术家搭建更好的平台。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导演何艺光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好评如潮中收获了信心,也看到了差距 

  备感荣幸,我所参与的3台剧目《我叫马翠花》《孟姜女传奇》《齐白石》,受到一致好评,12台湘戏让大家尽情地欣赏了湖南戏曲和湖湘文化的魅力。

  《我叫马翠花》的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是“省花”坚韧不拔和孜孜以求的艺术精神支撑了这个戏。这个剧目的创作历程也告诉我们,一个戏的出笼,不仅仅是某个人的智慧,而是一个集体乃至所有人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结果。

  《孟姜女传奇》一剧的创意以及排练过程,是在对艺术创作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循序而行的。仅剧本创作修改就历时一年多。艺术表现样式和创作方向的定位,都是几经研讨才进入实地排练。

  三台剧目得排演,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艺术样式,我欣喜地发现自己进步了逐渐成熟起来了。在赞誉声中,我们收获了经验和信心,也看到了不足和差距。打造扛鼎之作,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湖南省湘剧院院长王阳娟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冲刺文华大奖,为湖南再争荣誉 

  省湘剧院从2014年开始策划创作《月亮粑粑》。从首演至今,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对剧目进行了7次重大修改,使该剧的思想性得到提升,艺术性得到加强。

  9月8日晚,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和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近两个小时的演出,现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喝彩声。有观众表示,虽然这是第一次欣赏湘剧,但《月亮粑粑》丰富的剧情、感人的事迹、细腻的表演、精美的唱腔令人印象深刻。

  9月10日上午,《月亮粑粑》打磨提升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高度肯定了该剧是一部“从高原迈上高峰”的精品力作,认为这个戏是中国当下现实题材的重要成果。

  接下来,我们将聚心合力,继续精心修改打磨《月亮粑粑》,备战即将在西安举办的中国艺术节,冲刺文华大奖,为湖南再争荣誉。

 

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杨霞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团队努力成就全新《桃花源记》 

  展演虽已过去一个多月,但仍历历在目。从首演、巡演到国家艺术基金的验收再到国家大剧院演出,1年时间《桃花源记》历经3年修改,每一个演员都秉承着出好戏、出精品、攀高峰的思想。为了演得更好,主创人员来到吉首、保靖县等地收集民族舞蹈素材,打苗鼓、跳绺巾舞,感受当地文化,让舞剧更接近原生态。

  展演前短短一个月,主要演员、群舞演员分三个排练厅连轴转,每天早上进排练厅,半夜才离开。演员朱潇一在做撑杆跳的时候,由于撑杆底部防滑的橡皮脱落,他直接从2米高空横摔下来,当时痛得在地面打滚抽搐,他嚎啕大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影响演出了”。舞美队的候章在进行灯光调整时不小心掉入乐池,多处软组织挫伤,休息一下午又坚持来装台。舞台监督焦蕾进京前爱人刚生小孩,他去医院看了一眼便登上了去北京演出的火车。

  正是有大家的无私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桃花源记》。

 

涟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梁小兵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打造“湘味”廉政经典大戏 

  涟源是乾嘉名臣、“烧车御史”谢振定的故乡。谢振定不畏强权,仗义执法,怒烧和珅官车的故事,广为传颂,戏剧性强。因此,涟源市委果断决策,要求宣传文化部门创作一部时代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廉政大戏。《烧车御史》创作过程中,院团演职人员倾力付出,市委、市政府也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为此剧解决专项创作经费190万元,投资200多万元改造剧场设施,同时整合各类文化引导资金、非遗保护资金、艺术创作资金90万元,满足了创排的需要。

  艺无止境。我们将从每年200万元的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中抽出一部分资金,对剧目进行新一轮的精雕细琢,力争把《烧车御史》打造成“湘味浓”、有厚度的经典之作。

 

中国剧协《剧本》月刊原主编、著名剧评家 黎继德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12台湘戏更像是12只凤凰 

  12台湘戏更像是12只凤凰,它们演绎了湖南精神的传奇、湖南文化的传奇和湖南戏剧的传奇。这次展演,集中展示了湖南戏剧19个品种中的多个品种,尤其是湘剧、花鼓戏、常德汉剧,使古老剧种重焕生机,演出的剧目都具有很高的水准,获得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我还注意到了湘戏中的不少新剧种,包括音乐剧、舞剧等,它们都演绎了新的传奇。

  这次展演,使湖南的很多名家、名演、名导重现江湖,他们能够亲自操刀编写,我觉得是湖南戏曲的一件幸事,甚至是中国当代戏曲的一件幸事;这次展演,演出了湘戏的高水平。小剧台小地方也有大态势,说明湖南戏曲创作的实力。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国际剧评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谢柏樑 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从年轻化的湘戏中看湖南的文化自信 

  让我们先看看“湘戏晋京”中年轻的“角儿”:《烧车御史》中的编剧尹雨、导演张卓均是国戏毕业生,充分显示出年轻人的朝气与锐气,将大戏执导得有声有色。国戏校友龚孝雄的《赵子龙计取桂阳》,将桂阳的文化原型人物顺向延伸,古意盎然。目前湖南最有实力的中年导演何艺光,作为文化部“千人计划”戏曲导演班的班长,分别导演了《齐白石》《孟姜女》和《我叫马翠花》等剧目。国戏硕士贺希娟把《赵子龙计取桂阳》排得古风可鉴,令人惊艳。至于舞台表演和音乐舞美方面的青年才俊,更是数不胜数。

  大量起用中青年艺术家作为创作与呈现的主体,这体现出湖南文化界的文化自信、艺术精神与戏剧品德,也展示了管理部门的战略眼光。不拘一格起用新人,这样的文化气度才具备宽广而博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流动的美感。

  上一篇: 孔子诞辰2567年 浏阳盛典祭孔肃立追远
下一篇: 长沙各景区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 倡导文明出行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