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9月,在湘潭市十六总后的三元街(现名金庭街)原江苏会馆内,私立金庭简易小学诞生。在这所百年老校内,历代金庭人默默耕耘,得累累硕果,在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的映衬下,金庭学校将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这一国家级荣誉揽入囊中。

在百年老校金庭学校的校园里,屹立着一棵银杏树,它坚毅顽强,枝繁叶茂。它和百年老校一起成长,用它宽厚的臂膀为莘莘学子挡风遮雨,为老师们的默默耕耘送去阴凉,夜归人轻启明灯,几声清脆的犬吠,惊落一片恬静的梦,新的年轮在生长,新的征程已起航。

传承“红色文脉” 创新育人模式
金庭学校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大湖南路86号,这里是蕴育中共湘潭县工委的沃土,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教育资源,校园中屹立的百年银杏,是金庭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标志和骄傲。悠久的办学历史,根正苗红的红色文化底蕴,为金庭学校新时期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学校确立了“培养智慧、坚毅、高雅有责任担当有国际事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的培养目标,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以“让优秀成为习惯”作为教育的起点,以校本德育课程、专题系列活动、研学旅行等有效载体整体构建德育体系。
同时,学校还紧抓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渠道,重视德育课程建设,自主编写的校本课程《雅行》深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学校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集团化办学工作经验在中国教育报上获得推介。正是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氛围,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时时刻刻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精神文化素养逐步提高。

漫漫求学路 满园圣贤师
2017年9月,金庭学校开启集团化办学,现拥有大湖、白石、宝庆路三个校区,共84个班级,4345名学生,专任教师230人,是湘潭市小学规模最大的教育集团。学校以“厚德、精艺、乐搏”的校训作为治校方略,形成了“让优秀成为习惯”的校风,把“六年奠基人生”作为育人理念,确立了让学生成为“智慧、坚毅、高雅、有责任担当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的培育目标,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为保证,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和艺术教育办得有声有色。
为加强和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还与每个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出台了《金庭学校干部培训学习制度》、《金庭学校严禁干部教师从事校外兼职有偿家教管理的规定》,在制度和机制上从严规范教师行为。同时,该校还通过“青蓝工程”、团队研修、专题培训、教师悦读、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成长平台。激励分享、尊重包容的学校氛围,促使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立志成才。
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市级优秀教师24人,特级教师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涌现了全国模范教师石灵芝、邹晓婷老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胡清老师,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谭荀芳老师,市爱生模范刘楚娃老师,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冯艳老师等优秀教师代表。
构建美德平台 培育文明师生
金庭教育集团素以“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发展的沃土”而享美誉。好水酿好酒,好的平台能锻造好的品质。学校以家校协作、志愿者服务、少队活动为平台,推动学生成长,塑造文明的师生。
近年来,学校开发的“国际跳棋”“书香阅读”“智慧课堂”“STEAM课程”“艺体教育”等特色校本课程赢得赞叹,以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建设而拥知名。学校上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屡创佳绩。

此外,各校区教学设施完善,精艺楼里配套用室俱全,录播室、多媒体梯形教室里设备一流,电脑室有200多台电脑可供学生一人一机上网,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深受少先队员喜爱,仪器室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实验室、录播室、美术室、书法室、舞蹈室、阅览室功能齐全。有标准的200米环形塑胶跑道,体育器械齐全。网络教学系统、广播播音系统能为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服务。
春风化雨,文明飘香,百年风雨,百年凯歌。“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荣誉称号落户金庭是对金庭人的辛勤劳动的肯定,如今,文明与和谐已深深扎根在金庭学校的沃土里。校长刘和平表示,悠久的红色文化传承,是金庭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深厚根基,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步入学途的起点,希望给每一个金庭人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希望孩子们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高尚的品德、优雅的举止和文明的素质。(来源: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蒋睿 通讯员 李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