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子博,就读于常德市汉寿县一中。
一、勤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越奋斗,越幸福。”伴着校服背后的那行字,高中三年大幕就此拉开。
从初中到高中,从芸芸众生到脱颖而出,一切都与他的勤奋刻苦密切相关。那一年,他顶着前所未有压力走入汉寿一中的校门,走入汉寿一中的教室——一切皆为陌生。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坐在座位上,他一语不发,只是凝视着桌上的课本,内心却百感交集。
高中第一堂正式课——数学。数学是班主任所教的科目,因此同学们上课都格外专注,他也不例外。然而,集合——一个初中闻所未闻的名词写在黑板上。特班的课堂使得未曾经历过如此快节奏的他手足无措,一会儿漏了个知识点,一会儿做不出当堂练习……巨大压力的背后是恐惧。他开始惧怕高中生活,惧怕高中3年。他觉得可笑,笑自己竟然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
如何是好呢?莫非就此放弃了?放弃这才刚刚开始的高中三年吗?他问自己。“放弃?这是应该出现在我心中的词语吗?”他抬起头,眼中的颓丧渐渐逝去,他开始正面迎击这些困难,开始迎击高难度的作业,极大的差距,激烈的竞争……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他开始把种种困难甩在身后。为了问一道选择题,他跑遍教学楼;为了空出时间读书,他将闹钟一次次调前。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稳住了自己的成绩,成为了整个年级中的佼佼者。
点滴造就卓越,汗水汇成辉煌。
二、坚忍——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绝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暑假的意外受伤,让期望开学的一起美好幻想化为泡影。
“确实是骨折。”身穿白大褂的护士以近乎毫无情感的语调吐出的几个字,却如铁锤重击在他的脑门上。骨折,这意味着什么?残疾吗?无奈,绝望,一切扑面而来,大脑却始终一片空白。这样的感觉一直伴随到高一的开学。他是单腿蹦着进入教室的。他不敢去看同学们望他时的目光,更不敢发出半点声响。他只能红着脸,低着头,默默忍受尴尬,忍受着大家异样的目光。高中的第一个半年,他几乎全部在教室里度过。他想起足球队中自己的飒爽英姿,他想起领奖台上众人为他欢呼……外面的运动会热火朝天,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低头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学习;外面举行着合唱比赛,他在空无一人的教学楼里学习……因为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他难以融入班级——他只能用学习证明自己。
成绩单上,他的排名一次次上升,他用他的坚忍,用他的刻苦,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向外界证明他的实力。渐渐,他博得老师的称赞,赢得同学的尊重,获得了每个人的认可。
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
三、负责——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
那一刻,他从未想到,仅仅是一个电教委员的职位,却总是把自己忙得晕头转向。
听到自己是电教委员的一刻,他的确有些许茫然。奈何已然职务加身,他却不知从何而起。 此刻,责任的种子已经埋下。
“新学期第一期板报要由电教组织完成,必须展现出咱们一班的风采。”
“早自习电教要在PPT上打出名校的大学和分数线,还可以添上一些励志性的话语。”
“咱们班今天晚上要用的学校擂台赛的稿子就麻烦你抽时间去复印了。”
“教室里不管电脑,饮水机,空调还是灯,人走即关,一定要记好。”
……
渐渐的,他才开始真正明白这个小小的职务是多么重要。本以为高中三年仅仅是寒窗苦读,到了现在才发现责任感不知何时已经编织起了他全新的高中生活。一遍遍核实板报的图片和内容,一套套名校的幻灯片在屏幕上切换,一张张挑战书从复印机中落下,一个个同学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留下他孤单的身影顾着关窗关电……责任,这个曾经多么陌生的东西,现在对他是那么熟悉。那颗种子,在他的心底发芽,一天一天长成参天大树,去迎击生活的风吹雨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只是有人负重前行罢了。
四、多才——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懵懂的他看着电脑上的棋谱,眼中满是憧憬。
打小他的第一门特长便是围棋,黑与白这条路,他一走就是八年。从无级,到8级,6级,4级,3级,2级,1级,1段,2段,3段……一路之上,他从不停歇,他始终向前,追求巅峰的卓越。四年级时的他开始接触钢琴,同样又是黑与白,这一次,左右手在琴键上来回跳跃,这一路又是五年。初中,狂热的兴趣与卓绝的天赋引领他进入县足球队,这一次是绿茵场。瘦弱的他,用一次次华丽的突破,一记记精彩的进球,击溃对手,回答质疑。
有人说学才艺是为了炫耀,也有人说学才艺是为了将来出人头地。然而真的是如此吗?他看来,才艺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热爱。才艺一身,他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他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
不要羡慕别人的才华,那是别人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