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图说文明  
郴州全面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塑学生文化底蕴
  发表时间:2017-06-15   编辑:何佳玲   来源: 湖南文明网
 

  莲步轻移,朱唇微启,眼波流转,顾盼生辉……6月6日,在郴州湘南小学的礼堂舞台上,小学生们表演了《牡丹亭》中的《游园》。令人惊讶的是,演出队伍里最小的读二年级,唱主角闺门旦和花旦的是五年级的资瑜菲和三年级的陈盈盈。

  2016年,郴州市首次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郴州的昆曲文化、林邑文化和桂阳华山的瑶族文化、安仁的米塑文化、永兴的拼布文化等地域特色浓厚的传统文化进入各学校,融入课堂、大课间活动、学生课外活动。传统文化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昆曲艺术受追捧 

 

专业昆曲演员进校园为学生表演《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图片来源:郴州文明网 

  “每周,我们都有昆曲社团活动。在我们学校,每个孩子都能哼唱几句,走个台步。”郴州湘南小学校长陈锋介绍,学校聘请了湖南省昆剧团青年演员胡艳婷、王艳红为学生授课,并对湘南小学红领巾戏曲社团进行专业指导。这一曲《游园》曾参加省市级演出并获奖,小演员们荣获“小小传承人”的荣誉称号。

  在湘南学院附小,昆曲也受到追捧。一堂昆曲艺术家的大课堂,被学生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今年,好几个学生去报考昆剧团,要当小演员呢。”该校校长朱志平说。

  2016年以来,郴州积极开展昆曲、湘剧、花鼓戏等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资助等方式,投入资金80余万元,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200余场次,组织国家一级昆剧演员罗艳等国家级、省级戏曲传承人和知名戏曲演员到中小学校举办戏曲讲座400余场次,在全市中小学校普及戏曲知识。

  非遗文化放光彩 

 

桂阳县华山瑶族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学跳瑶族长鼓舞。图片来源:郴州日报 

  在郴州市十一完小,美术教师、副校长邝晓华正带着孩子们做安仁米塑。从准备粉胚到捏塑造型,再到精细雕琢和最后的“上色”,邝晓华一气呵成。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一节课下来,各式各样的米塑造型完成了。独立的金鸡、富贵的花猪、开屏的孔雀、威猛的恐龙,相映成趣。

  邝晓华是安仁人,对米塑情有独钟。2012年,安仁米塑被列为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邝晓华把这项技艺在校园推广开来。邝晓华说:“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热爱非遗,这是对非遗最好的继承。”

  被“请进”校园的非遗文化远远不止一项。永兴大布江拼布绣、湘南剪纸都走进了课堂。邝晓华还把传统手艺的传承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既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拼布绣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在2016年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

  在桂阳县华山瑶族中心学校,瑶族舞蹈、瑶族唢呐、传统瑶绣等非遗传承活动如火如荼。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该校聘请民间艺人传承,开设瑶族文化陈列室,建设校园民族文化长廊,开展瑶语、汉语双语教学,还组织学生走出瑶乡,用民族歌舞演绎瑶族人的梦想,成为瑶族文化传播的使者。

  林邑文化满校园 

 

“林邑讲坛”走进校园。图片来源:郴州文明网 

  走进郴州市五中,每一栋楼门口、教室门口、宿舍门口,都挂着不同内容的楹联。“这都是我们结合郴州的林邑文化创作的。”该校语文教师、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陈凡阳说。

  郴州被誉为“林中之城”,郴州文化被称为“林邑文化”。林邑文化寄情于山水之间,包含农耕文化、仙道文化等,秦观、苏东坡、米芾等文化名人都留下过足迹。郴州市五中把楹联写作与林邑文化结合起来,创作出“含情碧水渠牵画 戴月渔舟网作诗”“唐风宋调,千古风华千古韵 湘水郴山,一方风土一方情”这样的凸显本地特色的对联作品。

  郴州市十五中聘请文化专家走进校园,“万华讲堂”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校长黄鸿明正在编制校本教材《林邑文化》。“教材将深挖郴州的精神、红色记忆、资源特产、人文历史、名人艺术等林邑特色。”黄鸿明介绍,“林邑文化”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新校区建设也将具有林邑特色,他主持的课题《以林邑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今年成功通过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就是要学生入脑入心,要纳入日常学科教学无缝渗透,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要结合地方文化有效传承。”郴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邓伟元表示,郴州市将成建制持续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有文化底蕴的学生。(来源:郴州文明网 通讯员 李佳蕊)

  上一篇:
下一篇: 常德“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