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图说文明  
常德娃娃打渔鼓 传唱“非遗”讲美德故事
  发表时间:2016-08-23   编辑:何佳玲   来源: 湖南文明网
 

  乒乒鼓响,稚嫩童声,唱响一曲“背同学上学”的少年之歌。日前,“渔乡鼓韵”2016年首届湖南渔鼓汇演中,由常德武陵区文化馆、北正街小学选送的少儿渔鼓《求学路上》蓓蕾初绽,广受关注。 

  3位少年10年接力背残疾同学上学,这是发生在常德桃源陬市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少儿渔鼓《求学路上》生动讲述了这个故事,直击人们因现实生活筑就的重重心灵防备,旨在唤醒最初的童心。 

  “人之初,性本善,人类对苦痛的怜悯与生俱来。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没有任何社会功利色彩。在采访素材的过程中,令我感动的是,几个孩子没有太多的语言,他们的眼神告诉我,同学间的友谊最纯洁。每天风雨无阻地背同学上学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要问为什么,他们回答说‘我们是比兄弟还亲的朋友’!”常德武陵区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张群颇为动情地讲述着剧本的创作初衷。 

  讲好故事,形式要新颖。馆里一班人商讨后,决定采用少儿渔鼓的形式。常德渔鼓是流行于民间的老曲艺,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经过后期发展,不仅有单人演唱,还有双人演唱和群唱,既能演唱小段节目,又能演唱有完整情节的大型剧目。 

   

  少儿渔鼓《上学路上》。图片来源:常德日报 

  “上世纪70年代,常德武陵区的少儿渔鼓《找妈妈》参加了全国演出,还拍成了电影。这种富于常德特色的曲艺形式,应该得到传承。”武陵区文化馆馆长付芳丹说。 

  然而,用老曲艺的形式来讲述一个持续发生了10年的故事,却不是件易事。张群说,从去年3月采访素材到今年5月初步定稿,剧本创作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 

  “刚开始选了很多角度,但都不理想。后来,馆里的老编剧徐泽鹏等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最后决定用一个平凡而极具矛盾的小事来浓缩十年故事:一个要背你上学,一个怕拖累你而不想上学,最后通过往事追溯化解矛盾,完成了双方心理的转换。主题也从‘上学路上’改为‘求学路上’,体现了被背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张群说。 

  少年故事由少年来演绎讲述,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剧本完成后,常德武陵区文化馆几位曲艺前辈专程走进北正街小学,精心挑选演员。 

  “渔鼓是武陵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保护项目,要传承保护好。以往都是老艺人唱,受众有限,多在茶馆和田间地头。现在要培育新苗,少儿渔鼓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付芳丹说。 

  嗓音好,形象佳,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是挑选渔鼓小演员的主要条件。北正街小学积极支持少儿渔鼓的排演,精心挑选来10多位能说会唱的学生。 

  “其实,有两个长相胖乎乎的小孩形象喜人,特别适合表演渔鼓,但因为还是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年纪太小,只好暂时放弃。”常德丝弦国家级传承人谌晓辉回忆,“最后,十一二岁的何炎松、陈鲲尧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接下来一个月的排练中,两个孩子的坚持与努力让我们觉得没有选错人。” 

  何炎松是个爱唱流行歌曲的孩子,嗓音条件好,平时喜欢在手机上K歌。为了学好渔鼓,保护好嗓子,他自觉减少了K歌的时间,不再唱摇滚歌曲,连平时最爱吃的辣椒炒肉和爆炒牛肉也吃得少了。 

  “我很喜欢打渔鼓的欢快节奏,想学好、传承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何炎松告诉记者,“这个渔鼓讲述的背同学上学的故事很感人,让我想起在乡下读小学的情景,同学们相互帮助,很友爱。这也让我的表演能很自然地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陈鲲尧是学校阳光足球队队员,有一股足球瘾。但为了学渔鼓,他放弃许多与队员在绿茵地上奔跑踢球的时间,钢琴课也停了。 

  陈鲲尧的妈妈是音乐老师,他自己还是学校合唱团成员,嗓音条件好,但对渔鼓却很陌生。面对难度较高的花腔唱腔难把握,他只有加强练习,还利用大课间时间,邀何炎松一起在走廊上相互切磋,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唱,协调表情、手势。 

  渔鼓讲述的故事也感染着这两个孩子,他们也自觉做起了活雷锋,扶老人过马路,公交车上主动让座,送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等。 

  常德武陵区文化馆工作人员、曲艺前辈也积极投入到这个有意义的传承活动中来。张群每天坚持接送两个小演员排练,胡楠、宋洁、谌晓辉等曲艺前辈逐字逐句地教小演员表演唱,不厌其烦,有时一句唱腔要磨一个下午。 

  “让我们触动的是,排练时遇到难度大的唱腔、动作,小演员总是唱不来或做不来,我们建议改简单点,他们却坚持不改,反复练习,直到练好。有时,他们做不来,急得哭起来,大家好言相劝,他们眼泪一擦,继续排练。”谌晓辉回忆着点滴感动。 

  节目表演中,还加入了琵琶、扬琴、中阮、二胡伴奏,伴奏者则是从北正街小学常德丝弦少儿弹唱班挑来的小学员,最小的9岁,最大的12岁。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他们的弹唱已经像模像样了,少儿渔鼓正是一次展示才艺的好机会。 

  为了提升演奏技巧,小学员主动放弃了暑假外出旅游、上补习培训班等机会,勤学苦练。 

  拉二胡的女孩戴银杏本来报了个奥数班,在馆里曲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停掉了补习班,专心投入排练。 

  “这么多专家辅导,机会太难得了,在这里排练一天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练习,孩子进步很大。”一位家长这样感叹到。 

  孩子们也很争气,几天下来就能脱稿,做到心中有“谱”,上台不慌。 

  7月18日,“渔乡鼓韵”2016年首届湖南省渔鼓汇演中,《求学路上》作为唯一一个由儿童表演、儿童乐队伴奏的少儿渔鼓节目精彩亮相,受到省里专家的认可与好评。 

  “传承渔鼓,让渔鼓进校园,培育更多的渔鼓后备力量,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付芳丹说。近期,少儿渔鼓《求学路上》还将继续打磨,加大渔鼓表演难度,提升演唱水平,争取亮相9月举行的常德市鼓王擂台赛。(稿源:常德日报记者 王敏 通讯员 欧阳建强 童盈旗) 

  上一篇: 聚焦株洲群众文化艺术缩影 花鼓戏进广场入民心
下一篇: 【专题】湖南好人:让道德之光引领社会新风尚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