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在全球肆虐,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带来惨痛代价。这一灾难的发生,根源于人的非理性活动。大自然的报复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警告人们,务必时刻绷紧敬畏自然这根弦。
敬畏自然,就要尊重自然。这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是人与自然相处应秉持的态度。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承认和尊重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强调尊重自然,是因为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自己周边的环境当做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糟蹋而不加以珍惜,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尊重自然,就要敬重、敬畏、重视自然的存在,视自然为生存的必须;尊重自然,就要遵循自然规律、生命规律,取之有度,要呵护、蓄养天地万物,使其繁荣昌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界尊重、敬重和敬畏,才有对自然的热爱。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真正减少对自然界的伤害,才能从对自然界的漠视变为对自然界的尊崇,留住自然、留住青山、留住乡愁。
敬畏自然,就要顺应自然。这是科学发展的决策原则。之所以要顺应自然,是由自然界存在客观规律性决定的。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更多的是崇拜自然。然而到了近代,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人类也经历了一个向自然进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在快速形成现代化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带来极大的破坏。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就已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顺应自然,就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不强制自然,而是服从自然,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抱着科学、理性的态度,顺着自然的发展趋势,去适应自然。尤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中把自然规律作为认真衡量的要素,主动遵循、积极契合。可放则放、可收就收;当行则行、当止就止。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才有万物的和谐相处。
敬畏自然,就要保护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相处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强调保护自然,就在于自然界包含着许多生态系统,自然界的系统性要求必须保护自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态承载力也是有限的。人们所从事的种种活动,只能维持在一定的限度内。一旦超出了自然生态允许的范围,就会出现生态危机。自然界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保护自然,就是热爱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做大自然的朋友。重在采取积极措施规范和限制人的活动,使其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时,主动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生态系统,使自然生态不受到破坏,从而实现人的活动与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保护自然,就能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留下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是自然对人类的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这一理念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今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这是对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内在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呵护自然、保护生态,才能让我们的物质生产与自然协调,生活空间与自然互惠,道德素养与自然融洽,行为方式与自然和合,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才能得以建成。(文/张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