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湖湘文化->文化广角  
书香村里书香家
  发表时间:2019-04-10   编辑:彭团   来源: 长沙晚报
 

  在美丽的大围山下、浏阳河畔的达浒镇书香村,一打听我的老家,乡邻们都知道。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兄弟姐妹中也有十多位教师。家族中从事教育工作者众多,从小学到大学,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在家乡被公认为“教育之家”“书香之家”。

  我的父亲读过私塾,后来又受过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兄弟姐妹7人又有5人考上大学。我们的后辈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求知若渴,不少人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久而久之,“书香村里书香家”的说法传遍了乡里。

  如今,我的父母都已年过九旬,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人生的各种大风大浪,家中来客、村里乡人,常视他们为活字典,追索求问。父亲精神矍铄,总是不厌其烦,娓娓道来。而谈着谈着,大家往往会将话题转到教书育人上来,将目光聚焦在我母亲身上。 

  母亲自幼爱读诗书、多才多艺,尤其书法颇工,是家乡有名的才女。她青年立志从教,考入当时的浏阳师范。从此,母亲扎根乡村,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在清贫的从教生涯中,用瘦弱的肩膀挑起重担,为贫寒的农家子弟点亮了知识的烛光。

  母亲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近十年,身心受到严重打击和摧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母亲重返久别的教坛,在乡村小学教语文,她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总是忙碌到深夜。

  女人抽烟,在南方少见,却成了母亲的癖好。我猜度她应该是在重返讲台那段时间开始抽的。她也许是以此来缓解压力和病痛。她经常头痛、腰痛,每当雨天,看着她佝偻瘦小的身躯撑着油布伞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便会在我脑海中萦绕。

  如今母亲已是耄耋之年,她儿孙满堂,生活幸福,却仍担任浏阳书香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无偿教授孩子们书法美术,继续为乡村教育发光发热。

  母亲乐于奉献。贫苦年代,母亲既要承担繁重教学任务,还要担负大量家务。她工资微薄,但见有因贫辍学的学生,她都会毫不犹豫地资助。几十年来,母亲先后资助了五六十名学生,他们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感恩于母亲的无私资助和高尚品德,有些学生甚至每年都不远万里来看望当年的恩师。

  作为母亲,她将培养子女成人成材作为生活中的追求,在陪伴子女中感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她用母亲的力量为子女撑起了一方天地,用长远的眼光为子女指明了人生方向。

  小时候,每天忙完家务,母亲就开始“夜纺(纱)”“夜织(布)”,大姐在一旁纳鞋底,我和小弟则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学习。

  左邻右舍的大妈大嫂过来聊天,那些家长里短我早已没了印象,但她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却犹在耳畔,“周老师,你家里这么困难,还让伢子读什么书,读书既不能吃,又不能穿。还不如让大的去学木匠、泥瓦匠,早点挣钱减轻负担,小的让他们去疯,省点灯油。”

  那时,学校是半工半读教育体制,半天上课,半天学工、学农。我哥俩都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小弟人小不懂事,在母亲面前发脾气撒娇,“妈妈,我去学油漆匠。”母亲总是一脸严肃,“伢子,读书总会有用的。”

  就这样,我们坚持学习,迎来了1977年。“苦读”数载的兄弟姐妹迎来了学习的春天,母亲迎来了耕耘的春天。

  1978年,第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飞入我们家,这一次母亲流泪了。要知道,在以前那么艰难的岁月中,她也未曾流过泪。她颤抖着手从枕头下摸出用手巾裹着的钱,吩咐我去买点肉,“吃顿好的”。这顿饭,现在看来很寒酸,却是我一辈子都难忘的“妈妈的味道”。

  餐桌上,从不喝酒的母亲,端起杯只说了一句,读书总会有用的。直到为人父母,我才真正体会到母亲当时的心境。

  “勤奋学习,忠厚传家”,这是我们家族的家训,更是母亲对我们的期许。这一家训也成为我们一家人的心灵归宿,时刻鼓舞着我们。如今我们家四代同堂,共52人,众人工作、求学于海内外,从事着政府部门、教育界、企业等各领域职业。但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始终坚持勤奋学习,以忠厚精神传承家族优良传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九旬遐龄的母亲,还坚持着良好的作息规律,打扫庭院、养花写字,闲暇时与父亲携手同行,徜徉在村中小道上,是心外无物的闲适,亦是去留无意的本真。她“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值得我们学习。母亲仍看书读报,两耳亦闻窗外事,她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教育事业。我从事中学管理工作22年,母亲时常叮嘱我一定要立德树人、严格管理、廉洁自律,她的每一句教诲,都深深铭刻在我心里。

  母亲,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是她给了我人生奋进的力量。她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愿母亲健康长寿、幸福安康。(文/李尤清)

  上一篇:
下一篇: 潇湘诗会万行长诗 《共和国英雄》(一)|毛岸英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