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晓,男,1992年3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总务主任。来自山东省肥城市的庞晓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2015年7月他跟随“为中国而教”公益机构开始了为期2年的支教,2016年8月因工作岗位的安排调入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5年来,他克服生活习惯、语言交流等地域差异,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全身心投入乡村教育事业,与山区的家长、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老师,您从哪里来?”
2016年9月1日。这一天,大山深处的湖南省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三年级学生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报到,却发现班主任换成了一个高大帅气、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年轻人。接手的第一个难题是与家长们等当地人的交流。却让他紧皱眉头,无论说什么,都无法理解所表达的意思,完全听不懂!这种感觉不像苦药一样,苦一会就不存在了,而是要最少伴随他两个年头,当时的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种环境了。
体育课上,休息时,就寝前,他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聊家常,和远在他乡务工的家长通视频。这些就是孩子们每天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但孩子们心中似乎总憋着点什么,终于有一天,下晚自习后,全班同学的16个学生将庞老师团团围住,一个劲地问了起来:“老师,您是哪里人?”“老师,您为什么要到我们这里来?”“老师,您在这里教多久……”
庞晓晓是山东省泰安市人, 2015年,他从哈尔滨体育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毅然加入了“为中国而教”公益组织。在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后,他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教师,需要到中国农村薄弱学校去支教2年。当年8月,庞晓晓来到陕西永寿县的一所农村小学支教。一年后,他被调配到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支教。
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相对封闭的农村小学,距离南金乡政府有10多公里,距县城东坪有60多公里,基本上都是弯急坡陡的盘山公路。一天只有一趟班车,自己开车也要2个多小时。白天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夜晚除了备课工作外,陪伴的是黑黝黝的山峦、满天的繁星、潺潺流水声和阵阵蛙鸣虫叫声。老师们一般每周双休日出山一趟,而对于在本县没有家的志愿者或年轻老师来说,与外界联系的就是并不稳定的网络。但正是这样,才让庞老师明白了自己来到这里的价值,才让他越来越感受到孩子们对他是多么的需要。他开始萌发了一个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念头:留下来当老师!
“老师,您是好人,不会有事的!”
眼前这群孩子渴望的眼神,让庞晓晓留下来的想法越来越清晰明确。2017年5月,他决定报考参加安化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考试前夕,校长苏雨凤让他提前一天坐班车进城。可他不想因此耽误上课,17日下午上完所有课之后,他借了同事的摩托车赶到县城。第二天上午11:00考完后,他顾不上吃饭,骑起摩托车就往学校赶。不料行至南金乡三龙村时,与一辆迎面而来的“面的”车相撞,摩托车失控掉下10米高的悬崖。
当庞晓晓从鬼门关醒过来后,发现自己已躺在了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双手多处骨折、开裂,头部、身上多处受伤,浑身血迹斑斑。躺在病床上的庞老师心里一直牵挂着学生。他不想缺席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半个月后便突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这一次,几乎全校的孩子们都围了上来,“老师,您好了吗?”“老师,我们可想您了!”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女生挤了上来,涨红了脸,吞吐地说:“老师,您……您是好人,我们就知道您不……不会有事的!”身为七尺男儿,这个坚强的山东汉子又一次热泪盈眶,当时他就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留下来,才能不负孩子、不负大山,不负初心。
“老师,这个学期后您会不会走?”
对于将军完小的学生来说,每到期末,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不是考试,而是老师会不会调走。从庞晓晓来这里的第一个学期开始,他就要作好回答这个问题的准备。到2017年7月,他已支教2年,本来应该回城里去了。可最后他却没有了离开的勇气,他舍不得这些孩子,舍不得那些挽留的目光,他不忍心说出“下学期我要走了”这句话。一位青年女教师姚喜群的出现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
当时他前往另一所支教志愿者的学校探访志愿者时认识了姚老师,在与姚老师多次接触了解后确定了伴侣关系,并在2018年10月结下良缘。可以说新家庭的成立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留下的想法。一直以来,很多条件更好的乡镇学校多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2018年8月,南金乡中心学校领导想调他到乡完小任政教主任,去年8月又动员他到乡中学任政教主任,一一被他婉言谢绝。小两口孩子到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让他开始犹豫了,夫妻二人也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孩子教育等问题交谈了几次,双方父母也曾劝说为了孩子的未来想办法调到更好的环境中工作,他想过为了家庭应该要选择更优越的环境,但他当初要留下来是因为一直坚守的这所大山深处的教育。
妻子读懂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最后改变了自己的执着并选择支持他,为了让山里孩子也能学好英语,也为了让自己更安心地工作,去年下学期,在他的强烈请求下,本在南金乡中学任教英语的妻子姚老师也调到了这里,同来的还有他仅8个月大的儿子,妻儿成了他坚强的后盾!这样,他就把自己的家安放在了他所热爱的大山里。如果非要问他为什么一再选择留下,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孩子!”他为大山孩子而来,也为大山孩子而留下。
安化地处湘中雪峰山脉北部,境内高山叠嶂,溪流纵横。将军完小就处在益阳市最高峰,海拔1600多米的九龙池山脉中。虽说是完小,但这里只有包括学前班在内的7个教学班,100多名学生,14名教师,“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庞晓晓等一大批山村教师、志愿者教师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庄严的承诺!
“老师,您真的不会走了!”
老师走了一茬又一茬,学生也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们都已飞出了大山。但这只南飞的大雁却不再北归了,庞老师在这里工作5年了。2021年9月,他将由特岗教师转为正式人民教师。面对不同批次学生的同一个问题,庞晓晓的回答越来越肯定,越来越自信。“老师不会走的,老师会陪着你们一起长大!”听到庞老师坚定的回答,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做出了“胜利”的手势。家长们放心了,乡亲们放心了,领导同事们被感动了。无论是在他受伤住院时,还是在平时生活中,这些人都给予了这位教育赤子热心的帮助。他用爱心拥抱大山,大山就用累累硕果回报他:连续三年来他所教的语文成绩超过了周围好几个乡镇学校,2018年被评为益阳市优秀志愿者教师,2019年获南金乡语文教学比武一等奖,2020年所教六年级语文在全县毕业统考中名列前茅。2020年下学期,妻子姚喜群在全县小学英语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2020年上学期将军完小荣获“安化县小学统考质量优秀奖”……村民们已不再需要千辛万苦将孩子送到乡镇去读书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正是有了像庞晓晓夫妻俩一样扎根大山的年轻教师的坚守,才使像将军完小这样偏远的山区学校依然坚守着农村教育的初心与梦想。
庞晓晓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已经把家安在了这座安静而又美丽的大山里,面对闭塞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工作勤勤恳恳,没有一丝怨言,相互扶持并共同坚守着。我想,等我们的宝宝懂事了,也一定会为他的爸爸妈妈感到骄傲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