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双球、女、1965年11月出生,肢体二级残,长铺子苗族侗族乡道口村院子组村民。家有3口人,婆婆刘手巾,现年82岁,患严重冠心病、糖尿病、胃病等各种老年疾病、半身不遂、常年服药、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常年外出务工。
1997年,陈双球不慎从二楼摔下,双腿粉碎性骨折,定为肢体二级残,从此不能站立。1998年,公公时任村支部书记,在运送公粮时遇车祸不幸身亡。丈夫在外工作,少有回家,从此,陈双球和婆婆相依为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婆婆中风,生活不能自理,由于丈夫在外工作,没时间回家,只买点油盐酱醋回来,但一日三餐还得由她负责,陈双球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困难打击压垮,她坚信:“腿使不上劲儿,还有手”。她行走靠拐杖都没用,因家中房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子,结构都有门槛,不便使用轮椅,只能扶着一对椅子缓慢移动。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经常上网学习按摩技巧,为婆婆按摩、减轻婆婆的疼痛。本来行动不便的她不仅承担着自我康复,还操持家务、护理婆婆。总是用一只手撑住椅子,另只手忙活家务,或是坐在凳子上边移动着凳子边扫地,婆婆和自己的衣服、被褥都按时换洗,家中也打理的井井有条。
平时她下不了门前的台阶,需要买的东西都是别人帮忙送到家里,每当遇到送柴送米的,她总是盈泪满眶,重复说:“你们的恩情我永记心头,不知哪辈子能还清”。她不但有双勤劳的双手,还有着颗感恩的心,身残志坚,积极乐观的生活着。
由于乡下买菜不方便,她还克服困难,用四肢爬行着在家后院种起了些时令蔬菜不仅减轻了丈夫的负担,也方便了婆媳俩。
陈双球瘦骨嶙峋,弱不禁风,十年如一日照顾婆婆,她不但对母亲百般孝顺,尽心尽责,毫无怨言,而且对丈夫也是疼爱有加,心里总觉得对丈夫是心存愧疚,几十年来,由于自己身体残疾,没有尽到一个作妻子的责任。在几番思想斗争后,2017年她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刚开始丈夫不同意,但丈夫最终拗不过陈双球,在多次与陈双球商量后,丈夫同意了离婚。虽然离了婚,但是她依然承担着照顾着母亲的重任。她的德行得到了亲人的认可,团邻的赞赏,这样的媳妇、这样的妻子、这样的母亲,任劳任怨,默默为家庭奉献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