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湖南好人  
【湖南好人候选人】永州乡村女教师三尺讲台写春秋 筑建爱桥跨家校
  发表时间:2019-10-08   编辑:刘仁军   来源: 永州市文明办
 

  郑红艳,女,现茅竹镇中心小学教师,矫小稳重的她就像一朵怒放的“快乐之花”,给寂静的乡村校园增添几分生机。她用慈母情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让“快乐之花”绚烂绽放在茅竹镇中心小学乡村校园。她一路走来,身后留下一串串欢歌笑语。

  一、锤炼思想、提升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等,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二十五年的工作中,她在大事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党的教育事业,平时她注重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她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育孩子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在专业方面不断充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抽出业余时间,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提升课堂技能技巧。在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上训练自己,争取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让自己既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有学术的前沿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

  二、勇挑重担、无私奉献

  茅竹镇中心小学有一至六年级共13个班,六百多名学生, 三十多名教职员工。五六年级学生寄宿住校,学校没有生活老师,学生衣食住行全靠班主任操劳,晚上要守着孩子们学习、睡觉,所以班主任只得以校为家,陪着孩子们。安排谁担任寄宿班班主任是校长最头痛的问题,郑红艳申请担任寄宿班班主任,教六年级语文兼业务副校长,学校教学取得的成绩是她呕心沥血工作的付出。清晨,学校广播一响,她跟学生们一同起床快乐晨跑,晨读时间,教室里有她唯一指导孩子们朗读的身影。她常常利用午休时间辅优转差。班上的学困生在她的耐心辅导下语文成绩从劣转优。班上的优秀生鹤立鸡群,每次考试年级桂冠非她莫属。她为重点中学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学生。除了学习,她还关心孩子们的吃住,有时学生们身体不舒适不能吃学校大食堂的菜,是她主动为学生们开起了小灶,晚上她常常到学生寝室去给孩子们盖被子,像妈妈叮嘱孩子一样关心学生们。有一天半夜里,班上有一个小男生发烧,烧得满脸通红,嘴里说胡话,郑红艳背着这个小男孩去医院,一直陪着这个小男孩打点滴到凌晨。在医院里郑红艳像妈妈一样关照孩子,她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孩子们。

  在教学中,郑红艳大胆尝试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下培训和网络视频学习,她深刻领悟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是什么,她努力探索,投身课改,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好方法。在郑红艳的指导带领下,茅竹镇中心小学教学改掉了几十年来老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该校被定为全县课改示范校。她与时俱进,学做课件,学做微视频,课堂上常展示课件和微视频,营造学习氛围,给学生找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模式灵活、有趣,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轻松愉悦地徜徉。她制作的课件《桂林山水》获国家级一等奖,创作的微课《草船借箭》获国家级一等奖,课堂实录《迷人的张家界》获国家级二等级,设计的教案《新型玻璃》和《去年的树》获县一、二等奖。她无私奉献、勇挑重担、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学校师生的典范。

  三、爱生如子、甘为人梯

  自工作以来,工作勤奋努力,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在她工作的二十五个春秋里,资助过无数小学生,展示了乡村女教师浓浓的爱心。“班主任妈妈”——是她现本班六年级学生于海璐称呼得最多的,海璐刚入学,爸爸妈妈被传销组织禁锢,几年没回一趟家,后来父母离异,母亲改嫁,海璐两姊妹被判给父亲,他们跟随近70岁的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费用全靠爷爷、奶奶种田负担,一家四口生活非常苦难。海璐班主任——郑红艳去家访时,老奶奶拉住班主任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孩子全靠班主任您啦!您就当自己的女儿吧!”说着老奶奶要孩子叫“班主任妈妈”。善良的郑红艳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她决心资助这个可怜、可爱的小女孩。在学校时,她常给海璐做菜、做饭吃,给她鸡蛋、牛奶、水果……,双休日,“班主任妈妈”给海璐送去崭新的衣服、鞋子、学习用品等。给她辅导功课,还担起了做妈妈的职责,海璐在“班主任妈妈”的培育下,成为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学生,她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去年已被学校选为校广播室播音员,她的成长凝聚着“班主任妈妈”呕心沥血的教导。

  乡村小学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很多,郑红艳发现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他们显得杯水车薪,她决心筑建跨越家校的爱心桥,借助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祁阳县关工委和茅竹镇校友邓长高、祁阳县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经理于文杰被郑红艳资助小学生的事迹打动了,在郑红艳积极诚恳地联系下,邓长高主动为母校现场捐赠图书1060册,价值4万余元。于文杰为母校捐赠了一台价值3万余元的碧水源直饮净水机,祁阳县关工委向茅竹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捐送了学习用品。就这样郑红艳为孩子们筑建了一座爱心桥,展示了乡村女教师对孩子们浓浓的爱。

  二十五年来,郑红艳老师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她有一颗年青的心,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为再铸我县教育辉煌默默地奉献自己!

  上一篇: 【湖南好人候选人】湘潭扶贫干部以村为家 带着4岁孩子去扶贫
下一篇: 株洲“赵大脚”坚守大山17载保群众平安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湘B1.B2-2007006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