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麻正兵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双前臂全失的二级残疾人。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乐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依托文化活动兴产业,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深受苗乡老百姓的交口称赞。近年来,该镇文化站被评为“全国西部一级文化站”,麻正兵也先后荣获“湖南省最美基层文化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先进个人”“花垣县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殊荣。
自信 让他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早在上个世纪的1997年之前的麻正兵是一个生龙活虎的苗家男子汉,1997年夏天在一次事故中失去双手,身为共产党员的他身残志坚,坚持文化自信,常常自勉自已:“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苗家人,一参加工作就是在乡镇基层文化站这个岗位上,这么多年来坚守与付出,说明自己还是一个文化人,我虽然没有了双手,但我懂文化,我可以动脑筋,我还有嘴巴,残疾不等于残废,何况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其实,麻正兵也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波动之后,让他从失意中找到自信,从落寞中奋起。在那段时间里,他读得最多的书是《保尔.柯察金》这本小说。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人就得有文化自信,它产生的动力也是无穷的,有了文化自信就会找到自己的人生自信和工作自信,有了自信就没有什么拿不起扛不下和过不去的坎。
作为文化站的领头人,麻正兵和乡镇干部一样主动要求承担下村包村的工作任务。
为了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他频繁下到村组,走家窜户了解情况,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引导群众,开导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累了,他就席地而坐,休息一会儿;渴了,就俯在路边的山泉上,用嘴直接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就用嘴撕开包装,啃几口方便面。有人对他说:“你一个残疾人,何苦呢?”他总是笑着回答:“作为党员,我应该有一份力发一份光,上对党负责,下为民服务,才对得起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
在麻正兵的带领下,村里修通了村道,架通了便桥,建起了文化广场,铺好了一条条进户的石板路。他组织群众兴修水池水井,建村卫生室,置办村部办公设备;成立了苗绣、苗服合作社,发动培训全镇留守妇女参与;引导主干创产业示范片,培植原生态优质稻示范区;对养牛、养羊、养鸡等养殖大户,进行跟踪帮扶,为了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带领群众大搞卫生,改变村级卫生环境。就这样,一桩桩实事,圆了乡亲们祖祖辈辈敢想而不敢做的梦想,文化站联系的两个村,一个2016年成为全州美丽乡村示范典型,一个成功进入国家传统村落示范项目。
麻正兵意识到,文化人有自己的优势,文化工作要服务经济工作,通过文化知识传播让村民学文化的同时学技能,从根本上斩断穷根走上脱贫之路。近年来,在他积极争取和筹建下,该镇董马村、子腊村、竹子村等苗寨先后建起了农家书屋、广播站、文化广场等,文化专干、技术推广员等逐渐配齐。2014年以来,麻正兵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组织举办种植生态稻米、绿色茶叶,养殖山羊、苗绣等技能培训班30多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涌现了石国金、石昌元、龙志银等专业大户。
引领 让老百姓享受文化激活产业带来的实惠
活动搭台,文化引领,村级文化活动常态化,使文化工作逐步形成各项产业和工作的灵魂,带动经济发展,激活产业的产生,形成贫困山区的文化精准扶贫特色。这正是麻正兵近年来文化工作一大亮点。
2018年,麻正兵在成功举办第一、二届湘西农耕文化节的基础,积极筹备第三届农耕文化节。为扩大这一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他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争取部门项目资金支持。筹备过程中,难免听到一些热嘲冷讽和冷笑,一个残疾人能做成什么事?还想搞全州大活动?等等……“有时真的想大哭一场,要做成一件事真的很难很难。幸好我坚持下来了,最终努力得到了大家认可。”麻正兵说。
6月9日,湘西第三届农耕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全国的四方宾客,从舌尖上感受了原生态的大自然美味。通过观看文化活动了解苗族的资源和文化,资源和产品用动态艺术形式在活动中展示体现。看民俗舞蹈表演,苗妹刺绣非遗文化产业活动展现宾客面前,形成产业灵魂。通过文化搭台,推销苗区特产和资源,使价值倍增,提高效益,达到脱贫致富目的,实现了文化扶贫效应。
通过这次文化活动,当地群众生产的大米由原来的3元增至15元斤,腊肉由25元增至50元一斤,价值成倍增长,并通过网购和物流平台涌进各大城市,供不应求。特别是文化站所组织的苗绣产业成为受益群众多,销路最好的主导产业。
创新 “让妈妈回家”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文化人乐于想事敢于创新,这就是麻正兵一向的工作风格。农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是麻正兵常党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党员、一个文化工作者怎样去为他们排忧解难,怎样帮这些小孩和老人?这个问题他整整想了一个星期。最后形成在文化站创立“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和苗绣传习所的大胆设想 。
麻正兵想到做到,他走访了本镇苗绣传承人龙老香, 通过1年筹备组织,终于成立了龙老香以主的专业苗绣公司。一下解决了全镇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龙老香的一套苗服在香港以1.8万元成功交易,苗绣作品接二连三获奖,每件苗绣艺术作品都以万元左右成交。借助大型活动平台, 全镇的苗绣产业订单不断,供不应求,得到了文化部、省文化厅、北京木真了公司现场调研和肯定。麻正兵组织人员到木真了公司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苗绣就业致富能手,为实施苗绣就业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文化部授牌“让妈妈回家·苗绣培训创业基地”的就业之梦,让留守和外出务工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妈妈回家”这个能让家家能致富、户户能团圆的苗绣产业,有了发展市场,引进了企业投资入驻,就业妇女最低工资可达2000元以上,成功实现了培训与就业达到100%的目标。三年内实现了全镇千人从业苗绣,月收入合计二百万元以上的文化精准大扶贫 目标。
这一切,麻正兵,作为一个残疾人,他的付出要比正常人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