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发,男,炎陵县下村乡小横溪村人,1957年9月出生,1995年7月入党,1995年担任长远村支部书记,2016年原长远村和长溪村合并为现在的小横溪村,张祥发又被村民选举为小横溪村支部书记。
2016年以来,下村乡小横溪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村委会建成了,村庄道路硬化了,黄桃产业发展了……昔日的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最美村。而为小横溪村的变化作出多年努力的张祥发,也成了村民们最喜爱的村支书,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呼为最美“摩托书记”。
仅历两年兑现三大承诺
张祥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自身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只要是村子里有事,老百姓有困难,他就会放下手头的家事,回村里处理事务,为老百姓解决困难。“2016年当选村支书的时候,乡亲们对我提过一些期望和要求,我对乡亲们也作出了三个承诺,就一定要努力做到。”对于这三个承诺,张祥发为之奋斗了两年,这三个承诺分别是建造新的村委会办公楼、实现组道硬化全覆盖、修通连村公路。
“现在村委会办公楼竣工了,组道硬化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剩下的也是最难的就是修通原长远村和长溪村的连村公路。”张祥发说。小横溪村居住分散,十个村民小组就有十条砂石组道,加上原长溪村和原长远村相隔15公里,并村后村民办事绕道往返需要一个多小时,给老百姓的出行和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困扰。
2016年11月24日凌晨2点30分,路下组组长曾小群家依然灯火通明,乡、村、组工作人员就连村道路的线路规划等问题正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我家的土里还种着十几株刚刚挂果的黄桃,要是修路要挖我的果树,就断了我们家的经济来源,我不同意。”路下组村民曾宪生提出了反对意见。
寨背组村民邝乙香说:“我们家的杉树林2014年才成的林,眼瞅着饭碗粗的杉树被修路损毁,换了你,你愿意?”
……
像这样的会议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张祥发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了,每次他都是在会后骑上摩托车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看到了他干事的决心,感受到了他为民办事的诚意。修路期间,张祥发上下协调,筹措资金,监督质量,催促工期,日夜奔波在工地。短短一年时间,六条组道硬化工程全部完工,连村公路路基日前也已平整到位,即将进入工程硬化阶段。
站在连村公路的路头,张祥发笑着对笔者说:“接下来,村支两委的工作重点就是把连村公路尽快实施硬化,只有主路竣工后才能继续开展进户路的修建和完善工作。”
随叫随到解决矛盾难题
张祥发作为这个有着235户878口人的小横溪村当家人,除了村里各种日常事务以外,今天张家兄弟吵架,明天李家婆媳不和,下雨时五保户的房子漏不漏雨,下雪了困难户能不能取上暖,哪件事他都记在心头上。
妻子在言语中虽有抱怨但也充满了理解和支持:“以前自己种点水稻,管理好自家的黄桃果园,每年还能挣个五、六万块,可是他当了村支书以后,什么也不干了,每天就在村里转,忙着赶工程进度、调解纠纷,家里就跟没他这个人似的,一天到晚见不上面。”
叶明友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特困户,患有轻度智力残疾,一直居住在一栋危旧的土坯房里。去年年底,政府帮他建起了一栋新房,为了能让他尽快住进新房,已经61岁的张祥发爬上电杆准备为叶明友家接通电线,不慎从7米高的电杆上摔下,造成重度脑震荡,身体多处严重摔伤。此外,他的髋骨处还被检查出有骨瘤,需要住院手术。
“曾主任,村里农网改造的进度怎么样了?现在天气好,土坯房加固工程和几条路的硬化不能拖,要加快施工进度……”手术后的张祥发依然牵挂着村里的扶贫工作。
病房里隔三岔五地就有村里的老百姓前来探望,彭显宦是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张祥发,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说:“好人还是有好报的,你可要早日养好身体回到村里,全村的父老乡亲都等着你继续带着我们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呢。”
一心一意惠民生谋发展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这是张祥发同志的人生格言。自从长溪村和长远村合并张祥发担任书记以来,他骑着摩托跑遍了全村10个村民小组的角角落落,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和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发动村民搞产业增收致富。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为了稳抓精准扶贫,更加细致地开展工作,他向村民宣传扶贫政策,让村民了解情况,扶贫路上不落下一户,这是他作为村支书时立下的首要目标。
根据村里的贫困现状,张祥发带领村“两委”班子依托后盾帮扶单位和乡党委帮扶支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充分用足用够国家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将黄桃和经济林种植,家禽和蜂蜜养殖等作为脱贫发力防线,扩大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他每天利用和群众交流的机会,对群众进行产业结构的政策宣传,对群众作经济收入对比分析,帮农民算经济收入账。在“摩托书记”的带领下,小横溪村日新月异,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去年,全村共扩种黄桃300亩,定植经济林1800亩,发展蜂蜜养殖6户,家禽养殖大户2户,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572元,同比增长12.5%。
村民邱爱平在果园一边修剪果树,一边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村有个好书记,他一心为大伙办好事。只要是他号召大家做的事,一定错不了,我们都全力支持。”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小横溪村的干部群众用心中的那杆秤称出了最美“摩托书记”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