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湖南好人  
刘华:爱心使者23年筹资300多万 扶贫济困圆梦学子
  发表时间:2017-12-04   编辑:刘仁军   来源: 湖南省文明办
 

  刘华,益阳市资阳长春镇人。23年助人为乐,工资微薄却照顾孤寡老人8年,救人急难共捐资十几万,多方筹款300多万元资助留守儿童和特困生。

  刘华当过乡村教师、干过新闻工作,现为红网论坛益阳版主,资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从参加工作起,刘华就以一颗火热的爱心去帮助别人,只要发现身边急难,总是古道热肠,倾力救助。23年间,她曾连续4年为一位孤寡老人送饭,为抗日老兵圆梦晚年,帮扶贫困孤儿,发动爱心群体为烧伤女孩、车祸男孩筹集医药费,帮病重大学生治病找工作,帮橘农卖掉滞销柑橘,为火灾村民送棉被……先后筹集资金300多万元,资助特困留守儿童2600多名,为500多名特困生圆了大学梦。她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买新衣服,住着乡下小屋,却捐助了十几万元帮助别人。她是人们心中的爱心使者,救人急难的活雷锋。曾先后获得湖南省首届金牌义工、益阳市十佳道德模范、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成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之一。

  孩子 让我为你点燃梦想

  刘华当过老师,现在还在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工作,职业的敏感让她对孩子们多了一份关切。

  对孤儿们来说,刘华是离去父母派来的天使。张家塞的王艳茹,父母先后因疾病离世。小小的艳茹,就像绝壁上的小草,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过着艰难的生活。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累死累活做农活才让小艳茹勉强读完初中。站在高中的门槛前,艳茹走不下去了,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再也无力承担孙女高中的学费,她只能羡慕地看着同学们准备行李,到心仪的高中放飞自己的理想。连续多天,她闷在家里,不说话,不吃饭。爷爷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借钱?从小学到初中,多次借钱,已经让亲戚们看见他们绕道走。辍学,真不甘心。小小年纪的王艳茹学习成绩好,但因没钱也许就此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人提醒,去教育局问问吧。于是,很少出远门的两位老人来到了区教育局,忐忑地出现在刘华办公室。刘华到王燕茹家里调查走访。看到家徒四壁的农房,可怜的小艳茹,心酸得想落泪。当即就跟孩子说,上学,阿姨帮你!三年高中,刘华和几位义工主动承担起了王燕茹三年高中的所有费用,经常去艳茹家里探望,问寒问暖。在大家的帮助和鼓励下,王燕茹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2010年考上了湖南文理学院,刘华又为她筹集了9000元学费,让她顺利迈进大学殿堂。现在,燕茹已大学毕业,顺利找到工作岗位。她一直说,虽然没爹娘,刘阿姨让她感受了爹娘的关爱,刘阿姨的爱心将让她永远感恩!

  和刘艳茹一样,留守儿童孤儿小姐妹袁红艳和袁思言也一样经历了不幸到幸运的转折。两姐妹的父母在东莞打工时双双溺亡,爷爷奶奶年迈多病。家庭风雨飘摇,两个孩子孤苦无依。命运总是在关上门的同时打开一扇窗。刘华得知小姐妹的情况后,心急火燎。上门回来后,就为孩子们四处筹集钱款。每逢节假日,她都会叫上几位热心朋友,来到俩姐妹家里,帮爷爷奶奶种田打谷。小姐妹和爷爷奶奶有病买药,住院,都是刘华和朋友们跑上跑下帮扶。小小的家因为有了刘华的帮助,一对姊妹花幸福地感受着生活的阳光。资阳区新桥河镇李泗桥村的罗刚彪、罗刚毅兄弟俩,爸爸去世,妈妈在外打工失踪,家里爷爷也是眼睛看不见,靠奶奶做篾活维持生计。刘华也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有了生活的依靠。面对这些小小的脆弱花朵,刘华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心房,呵护他们幸福地成长。

  走近我 温暖你

  父母去世多年,刘华总觉的自己的父母没有多陪伴,至今遗憾。所以,她对老人往往有种亲切感,对那些孤寡老人,她更是心怀悲悯,用默默的关心和陪伴抚慰他们内心的苍凉。

  工作之余,她常到单位四周大街小巷转转、看看,与多位孤残老人结下不解之缘。大码头街道郭临泉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初见这个老人,她震惊了。腿有残疾、年老、贫困,这位有点倔强的老人却不愿意麻烦别人。经了解,这位老人生来残疾,年轻时自食其力,在街边摆小人书摊度日。老了,腿不方便,没有收入来源,他每天只吃一顿饭。望着老人苍白的脸,破旧黑暗的小屋,刘华忍不住要流泪。如果老人有儿女,又怎会是这般苦境?想起逝去的父母,刘华觉得,自己已没有父母了,就把这位老人当父亲孝敬吧!从此,不管刮风下雨,郭爹的小房子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每天,刘华都会带上饭盒,为老人送来可口的饭菜。有事情没去,都会托同事送去。冬天送棉衣,夏天推他去散步,生日问寒问暖。她还经常带上孩子陪老人聊天,拉家常。邻居们见了,都以为是郭爹的远房亲戚。一年四季,刘华都在那条小巷里穿梭,嘘寒问暖。老人很感激,他说,这一生最没想到,一世孤独,到了晚年,却遇到了刘华这么好的闺女。而这个闺女,刘华一做就做了4年。直到前年,老人逝世,刘华还为他送终。

  另一位老人崔政清也住在刘华工作的教育局附近。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8期,无儿无女,仅靠200元的低保生活。一场大火,烧掉了崔爹仅有的小木房子,屋内财产也全部烧光。这位抗日老兵最大的梦想就是住的安稳。大火无情,刘华送来了温情。她和朋友一起联系了附近的养老院。大家一起凑钱,为老人分担敬老院的费用。和崔爹相处8年中,一年四季嘘寒问暖。每年老人生日,刘华都会和朋友们一起买好蛋糕、新衣。崔爹脸上满溢着幸福。生了病,在市人民医院动手术时,刘华和朋友日夜陪护,护士都误以为崔老儿女成群。孤寡老人崔爹半生颠沛流离,晚年却在义工们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生活。直到2014年,这位老人才以99岁高龄逝世。

  可以说,这些老人,遇见刘华前是孤独的,遇见刘华后却是幸福的,她就像一团火,温暖着这些孤寂老人的心灵,也彰显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有困难 找刘华

  刘华是个热心人。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见不得别人有难,看到了就会想方设法,自己帮,不够,找朋友,找单位,总之,要为他们解决问题。久而久之,碰到有困难的事情,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刘华。

  2011年,一个年轻人的不幸经历引起了刘华的关注。他叫熊凯,是资阳区长春镇白鹿铺村人,2007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保送至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学位。不幸的是,上大学时他被发现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因家庭经济拮据一直未能治愈,后来病情急剧恶化,瘫痪在床。年轻的熊凯一度陷入人生低谷。刘华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在网上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救援。2011年5月,联系团市委、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和红网爱心义工,积极筹款为熊凯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出院后,刘华又发动朋友们为他联系工作,为他赢得在太阳鸟公司上班的机会。这个几乎对生活绝望的年轻人重新站了起来,开始了新生活。

  这样的事例很多。2007年,安化东坪刘晓波因车祸昏迷不醒,家里无钱医治。刘华短短十天便从网络募集到13800余元现金,为这个年轻而急需救助的生命送去了希望。长春镇和平村6岁女孩钟晴重度烧伤,急需20多万的医药费。刘华组织网友在沃尔玛广场募捐现场为孩子募捐善款达18万多元。2006年12月,安化马路口镇苍场管区苍场村魏家组发生火灾。刘华组织志愿者们驱车颠簸200多公里,冒着凛冽寒风,为火灾受灾户送去了价值2万多元的粮食、棉衣等过冬物资。2008年3月,沅江新湾镇农民张家乐家里几万斤柑橘滞销,儿女急需学费,她又发动大家义卖柑橘,半天就卖掉2万多斤橘子,让张家乐真的乐了起来……

  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小事,刘华都是那最忙的人。正如她的网名“爱在心中”,心中珍藏大爱,这世界才变得更加温暖。

  与爱同行 从不孤单

  参加工作23年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找到刘华。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贫困学生、失独家庭,这些困难群体都是她的帮扶对象。每月不到2000元工资的她,多年来用作慈善的就花去十几万元。她为了帮助别人,省吃俭用,至今还住着乡下的老房子,长年累月舍不得买一套好衣服。没有车,没有洋房,她却过得很充实。她的爱心吸引了一批爱心义工。2005年开始,刘华进入湖南红网益阳论坛,成为版主,依托网络,发起成立了红网益阳论坛爱心家园义工群体,从零星几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至今已开展慈善活动1000多起,服务对象2万余人次,赠送慈善物资超过100万元。刘华作为一颗火种,已经点燃了爱的熊熊大火。

  上一篇: 【湖南好人候选人】援巴老兵田念胜8年来为传承中巴友谊奔走不息
下一篇: 7旬老人驾小船救出26人 这样坚持整整22年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

湘B1.B2-2007006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