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  
2017年湖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2期
  发表时间:2017-11-07   编辑:彭团   来源: 湖南文明网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

2017年第22期(总第845期)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年10月16日

  〔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辑〕

  湘西自治州多举措推进农村文明

  临武县培育新型农民树文明乡风

  湘潭县依托文化建设推动移风易俗

  新化县油溪桥村“四抓四促”建文明乡村  

  〔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辑〕

湘西自治州多举措推进农村文明

  湘西自治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创新载体,全力推进,全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积极、健康、向上发展态势。

  一、加强乡村素质教育。一是编印文明创建读本,提高知晓率。对全州美丽乡村工作进行总结提炼、系统整理,统一编印成《湘西自治州城乡同建同治文明创建知识读本》。二是开展主题创建活动,提高参与率。文明办牵头,以行业系统为单位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重点解决作风慵懒散、卫生意识差、环保意识差、公德意识差等陋习。三是加大宣传曝光力度,提高认同率。在高速公路沿线、城区出入口、商业区、车站、广场、公园等地段张贴横幅标语1.12万条,设立固定宣传牌(栏)2681块。采取电视问政、媒体曝光等形式,曝光一些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农村环境整治突出问题。

  二、创新道德评选模式。重点围绕村寨建设、公共道德、村风民俗、文明礼仪等内容,以“三字经”、苗歌、三句半等形式,开展民风民俗、道德礼仪、民族文化普及活动。开展星级评比,评选星级家庭,评定结果逐户标牌公示,使“邻里互助、帮贫济困、热心公益事业、见义勇为”等文明意识,潜移默化渗透到群众心底。开展优秀党员、优秀村干、优秀村民、五好家庭、优秀村民小组、最美公公、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儿女等“选树学”活动,涌现出道德典型48人。

  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以农村为重点,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各县市紧密结合自治州少数民族节日,每年举办2个大型民族节庆和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节日品牌。组织创作一大批本土化、大众化、乡土韵味十足的文艺作品。今年开展原创民族广场舞大赛,编创了10套民族歌曲广场舞,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制作了3500张光碟向全州村(社区)推广,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创新发展乡贤文化,鼓励和引导各村组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议事组织,挖掘好家风好家训、好民风好民俗,着力构建守望相助的乡风民风。(湘西自治州文明办)

临武县培育新型农民树文明乡风

  临武县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方位、领域开展,有效提升了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健全机制促规范。完善县、乡(镇)、村三级乡风文明建设机制,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财政预算,实行量化管理,强化各级责任。建立村民议事会、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组织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成共建对子,指导“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建立办点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村,开展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出台评比标准和奖励办法,激励和引导农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开展“十星文明户”“新风示范户”“五好家庭户”等评比活动,评选乡风文明“十佳”典型,引导村民争先进、当先进。

  二、宣讲教育提素质。组建宣讲小分队深入农村基层,用通俗、形象、大众化语言,广泛开展“理论面对面”活动。组织村干部赴广东、江浙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在美丽乡村、农村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开设“和美”创建流动课堂,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讨论。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万家”活动,依托典型案例配上法律条文,制作宣传牌,各乡镇巡回展出。组织有关部门业务干、行政执法人员和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咨询、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加强对农民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三、丰富活动乐生活。建成农家书屋307家,村级组织活动中心289个,农民休闲文化广场150余个。建立村文化活动室、村民文明学校、图书室、阅报栏,供村民使用。组建文化辅导员队伍,组建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200余支。利用元旦、春节、五一重大节假日,在农村举办民间文艺汇演、歌舞比赛等群众性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开展“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信用农户”“孝心标兵”等评选活动,以点促面,引导群众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开展“和美走廊”创建活动,通过建立文明管理公约、狠抓“三清六改一化”工程,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临武县文明办)

湘潭县依托文化建设推动移风易俗

  湘潭县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一、夯实文化阵地。建成乡镇综合文化中心13个,每个乡镇均有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配置舞台、宣传栏,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彭德怀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围绕党组织专题学习,先后开展了“缅忠魂·承先志,踏着彭总的足迹,做一个真正的人等系列活动。县图书馆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图书1000余册,报纸30余种,杂志20余种,各类期刊100册次,并免费对干部群众开放。

  二、规范婚丧事宜。制定《红白理事会管理办法》,出台相关文件方案,规范约束村民行动,提倡喜事小办、丧事简办。河口镇富民村红白理事会主动热情为婚丧事主免费提供服务,无偿提供村委多功能娱乐室供村民使用。村民有红事时,理事会将组织村里文化舞蹈队和锣鼓队进行表演,给现场送来喜庆的气氛;村民有白事时,理事会主动联系殡仪馆车辆,特别是针对孤寡老人、五保低保户,理事会还组织村民帮助料理后事,在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村民减轻了负担。

  三、开展主题活动。制定并下发《2017年关于认真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挂灯笼、贴春联、闹元宵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文明祭扫、献花、宣誓和“网上祭拜英烈”缅怀先烈的主题活动。端午节期间,举办赛龙舟、诗词诵读、非遗展示等活动。

  四、推动典型引领。注重挖掘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寻找农村“最美”家庭,让农村家庭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县有11万个家庭参与到寻找最美“晒、议、讲、展、秀”活动中来涌现出各级最美家庭500余户,其中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1户、省级“最美家庭”3户、市级“最美家庭”13户,省级“最美创业”1人,市级“最美创业”2人,市级“最美女性”2人。(湘潭县文明办)

新化县油溪桥村“四抓四促”建文明乡村

  新化县油溪桥村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村民自治等着手,大力推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文明乡村建设,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进。

  一、抓基层党建促文明创建,实现“村为主”。一是选优配强班子,让龙头“强起来”。坚持将“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党员干部选为带头人。二是创新考评机制,让干部“干起来”。制定村干部“定岗、定点、定责、定项”的“四定”落实制度,对党员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月度、年中、季度、年终”四次考评。三是坚持公平共享理念,让群众“融进来”。制定“年初群众动员会、弱势群体交心会、新老经验交流会、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四会制度”,加强村支两委班子与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抓环境整治促文明创建,实现“村庄美”。一是实行网格化管理,创优治安环境。将村组党员干部分成五组,分片管理,将力量配置到村级管理“网格”之中。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改善村居环境。要求村民做到“门前三包”,实现了全村常态化保洁。投工投劳2万余人次,在河道、村主干道及游道两旁植树并设置路灯、护栏等民生项目设施。三是落实包干责任,保护自然环境。启动十年绿化工程,实施封山育林,落实林木专人管护制度,对门前绿化实行责任三包,做到每棵树都有专人负责,实现“造一片、绿一片”。

  三、抓产业发展促文明创建,实现“村民富”。建立完善“一传二帮三带”干部传帮带机制,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实现家家户户有产业目标。采取“村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鼓励、支持村民采取筹劳投资、土地入股等方式入股公司,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共建成生态庄园1家、农家乐20家、游客接待中心1处;把田里种的、山上栽的、栏里养的“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进而转变为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

  四、抓村民自治促文明创建,实现“村风好”。修订《油溪桥村村规民约》,将村民反映强烈的“禁赌限牌、禽畜圈养、环境整治、禁用捕鱼器、酒席从简”等要求写进村规民约建立户主文明档案,每月对全体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进行巡查登记,对违反行为经会议评议核实后存档。定期开展“好邻居”“好媳妇”“优秀党员”“种养能手”表彰活动,树立一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新化县文明办)

 

附件:2017年第22期.doc

  上一篇: 2017年湖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3期
下一篇: 2017年湖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1期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