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精神文明建设
2017年第20期(总第843期)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年9月11日
〔工作交流〕
永州市以城带乡助力家庭文明
常德市工商局深化文明促发展
平江县念好“五字诀”树文明乡风
祁阳县地税局在优化服务中提升创建水平
〔工作交流〕
永州市以城带乡助力家庭文明
近年来,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创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家庭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一、典型引领,让示范效应越来越强。将家庭文明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市、县、乡镇分别建立最美家庭、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评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各类特色家庭创建工作。去年以来,全市工会、妇联、团委等系统协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晒、议、讲、展、秀”等方式,充分展示“最美家庭”美之所在,全市参评家庭达3000余户,评选出各级“最美家庭”954户。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对评选出的部分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
二、培育养成,让践行融入越来越深。积极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读书家庭、两型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评工作,全市特色家庭创建覆盖面达95%,推评出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吴才有家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深入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好妈好爸好家风”创建活动,使家庭真正成为倡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先行者。组织家庭教育公益讲座32场次,为1.9万余名家长送上家教知识盛宴,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家长的优良品德影响教育子女。把文明家庭创评宣传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贯彻相结合,提高、巩固、延伸、辐射家庭文明建设创评工作。
三、紧抓宣传,让创建氛围越来越浓。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社会精英以及妇女群体三个层面的宣传,营造注重家庭、家风、家教的浓厚氛围。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注重策划引导、上下联动、积极配合、信息沟通,抓住典型事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家庭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广大家庭的自觉行为。准确定位评比内容,把家庭文明建设摆在和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家庭美德同等重要位置,定位在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的家庭模式上;定位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定位在不断满足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城乡家庭文化、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上。(永州市文明办)
常德市工商局深化文明促发展
近年来,常德市工商局始终坚持以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为引擎,以实施“双争双五”工程为抓手,实现文明创建与市场监管深度融合,为常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以文化人树新风。把文明创建与提高干部文明素养紧密结合,建设园林式文明机关院落、宽敞明亮的荣誉室、书香浓厚的工商悦读厅和散发着阵阵墨香的文化长廊。以文明彰显活力,不断以新的智慧,描绘新的蓝图,拓展新的文明内涵,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完善方案,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定期调度,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以强有力的领导推动创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创建体系。
固本强基展新颜。在文明创建中,坚持“治局”与“育人”并重,“塑形”与“铸魂”并行,打造家味浓、家规严、家风正的文明工商之家。强力推进“双争双五”工程,即争当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现代型、廉洁型“五型工商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关注民生、构筑文明”的治局理念,将文明创建工作与“双争双五”目标结合,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社会责任和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以民为本谱新篇。坚持民生与工商文明共生、共存、共荣、共享、共进。注册登记窗口、消费者权益保护窗口和12315指挥中心大力开展文明窗口建设,用文明执法、文明服务铸造工商之魂。以注册登记窗口文明创建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以“减证”推动“简政”,用部门放权的减法换取释放市场活力的乘法,在全省率先推行“二十证合一”改革。强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构建大消保维权体系,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开展“幸福常德·消费无忧”放心消费创建。(常德市工商局)
平江县念好“五字诀”树文明乡风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开展以来,平江县积极行动,围绕“引、促、带、管、激”五字做文章,重点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农村陋习宣战,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舆论宣传“引”。运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墙报横幅、倡议书、公开信等宣传载体,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县婚姻登记处等窗口发放婚事新办承诺书,引导“新人”树立文明婚嫁新观念,进而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和“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等文明新风家喻户晓、渐入人心。
二是村规民约“促”。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将降低伙食标准、降低规模、降低礼金;不燃放烟花、不请歌舞团、不唱对台戏、邻居不设席、忙客不发烟的“三降五不”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县城月池塘社区、安定镇横冲村根据群众意愿,分别约定“一推三禁四限五提倡”和“三个不准”,标准定好后,群众行有效法,攀比之风明显扭转。
三是党员干部“带”。把带头树新风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公职人员、村支委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农村党员率先垂范,带头签订《治陋习树新风承诺书》,并教育引导亲戚朋友节俭、文明操办红白喜事。同时,加大对党员干部操办红白喜事监督执纪力度,制定《公职人员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婚丧事宜报告档案》,明确操办标准、报备程序、奖惩细则。
四是三支队伍“管”。推选村级红白理事会,理事会由本村的乡贤、组长和村民代表组成,对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进行事前引导、事中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纠正。组建有威望、热心服务群众的离退老干部和老党员组成的文明劝导队,通过提前介入、耐心劝导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成立文明创建执法队,发挥工商、国土、司法等部门职能作用,协同开展执法检查,硬性约束大操大办、乱埋乱葬行为。
五是政策奖补“激”。启动“六免一补”惠民殡葬改革,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镇、村公墓山建设,梅仙镇等25个村级公墓山已全部完成选址、征地和规划设计,预计年底部分可完成全镇所有公墓山的规范化建设。对主动配合拆除“活人墓”的墓主,出台“补偿建墓材料费、过世后免费进公墓安葬”优惠政策,成功拆除“活人墓”26座。今年以来,全县火化率同比提高27%,县城社区进馆治丧率达100%。(平江县文明办)
祁阳县地税局在优化服务中提升创建水平
近年来,祁阳县地税局抓住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有利契机,以优化税收服务为主抓手,契而不舍开展文明创建,较好地实现了文明创建与税收工作同步和谐发展。
一、竭力便民利民,优化纳税服务。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打造“互联网+纳税服务”便民服务品牌,印制“二维码”一次性告知事项宣传海报2000余份,纳税人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获取规范、准确的税收业务指南,轻松获知涉税事项的业务描述、政策依据、受理部门、办理时限、和基本流程等信息。建立网上办税服务厅、纳税人网络学堂,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办税流程等方面精准咨询服务,全县30%的纳税人开通了网厅,80%的纳税人实现了网上办税、缴税。
二、夯实党建基础,提升服务意识。将局机关党的建设和提升文明服务意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编印《“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学习宣传手册》2000余份。开展“两学一做”专题知识竞赛,建立党员微信群、搭建党员互动交流信息平台,组织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做文明纳税人”等主题征文等活动。定期召开支部书记会议,听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了解各支部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分别进行讨论,共同研究解决方法。强化党建工作保障,设立党委办公室,确定一名党委委员负责党建工作,同时配备一名党务专干。
三、倡树文明新风,勇担社会责任。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组建126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深入企业、社区、村组,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多方筹措资金,想点子、出主意,常年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帮困试点,两年来深入扶贫点10余次,投入扶贫资金30多万元。坚持每月举行一次升国旗,举办一期党史讲座、知识竞赛、传唱革命歌曲等活动,深入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全员工间操,成立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棋牌、钓鱼等健康有益的兴趣小组,培育职工良好的业余爱好和生活习惯,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和凝聚力,在实际行动中传递正能量,勇担社会责任。(祁阳县地税局)
附件:2017年第20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