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32期
  发表时间:2017-03-09   编辑:徐小彬   来源: 湖南省文明办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

2016年第32期(总第823期)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6年12月16日

  

  〔工作交流〕

  益阳市注重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衡阳市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湘潭市发放监督牌强化文明单位动态管理

  桂东县实施“五大举措”推进文明县城创建

  辰溪县以家风家训建设涵养文明乡风

  长沙市开福区推进“牛皮癣”专项整治工作

  〔工作交流〕

益阳市注重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益阳市文明办

  近年来,益阳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牢牢抓住核心价值引领、文化繁荣发展、环保宜居三个导向,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导向,构建文明乡村。一是大力宣传引导。印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基层微宣讲100题(题要)》,开展微宣讲800多堂次,制作视频13个,依托主流媒体和印发宣传海报、折页等,确保24字核心价值观乡村全覆盖。二是加强道德教育。组织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主题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讲好家风故事,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开展和倡导村民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亲帮亲、邻帮邻,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遏制陈规陋习,促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三是坚持文明创建。持之以恒推进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切实强化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办好民生实事和提升群众素养紧密结合。印发“移风易俗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倡议书近10万份,坚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累计评选600余人次。评选国家级文明村镇6个,省级文明村镇9个,市级文明村镇32个,省、市级道德模范和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37位。

  二、强化文化繁荣发展导向,打造文化乡村。一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完善农村文化网络建设。共建农家书屋1793个,配备图书500多种,音像电子出版物100多种。乡镇综合文化站88个,建筑面积达79537平方米。配备具有电影放映功能的流动文化车11台。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结合“欢乐潇湘”“三下乡”等活动,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组织鼓励文艺工作者、艺术院团等深入基层,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开展“益阳花鼓大戏台”活动,每年300场,惠及群众超过100万。开展三下乡活动10场,小分队活动15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万多场次,每年免费赠送农村广场舞音响20套。三是培养文艺骨干力量。支持农村民间剧团、业余演出队、个体放映队等开展经营性文化服务,培养和使用农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理论宣讲、声乐戏曲、器乐演奏、书画、摄影等方面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进行“点单式”教学、“帮带式”辅导、“跟踪式”指导,共计培训500多人次。

  三、强化环保宜居导向,建设美丽乡村。一是注重规划统筹。坚持规划先行,出台《益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做到“先布棋盘再落子”,切实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彰显农家情趣,推动“产村融合”,助推乡村旅游,把新农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融为一体。二是注重清洁美化。建立政府主导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和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完成了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6个创建村获得“湖南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三是注重生态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利用微宣讲、广播、标语等具体举措增强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崇尚生态文明的自觉性,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为农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衡阳市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衡阳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为理念,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抓基础建设,注重工作制度化。在组织领导上,市委市政府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全市“五位一体”总布局,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市文明委每年专题研究志愿服务工作,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考评内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下设志愿服务专业工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统筹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在工作机制上,成立由市文明委领导,市文明办牵头,市直工委、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各单位各展所长、各负其责,形成志愿服务工作的整体合力。在制度保障上,先后出台志愿者注册管理、招募培训、评星评级、激励保障等制度,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宣传推介等办法,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申报审核、登记备案、进入退出等程序。

  二是抓队伍建设,注重人员多元化。人数多。按照城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本城区常住人口的比例不少于15%,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注册志愿者人数占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比例不少于80%,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不少于10%的要求发展志愿者队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达80余万人,其中在湖南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达60多万人。种类丰。全市现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2000多个,仅网上注册的团队就有1900多个。这些志愿服务组织的人员构成从年龄看,既有青年的,又有老年和少年的,如青年志愿者协会、老干部志愿宣讲服务队、“小红帽”志愿者等;从行业结构看,既有专业要求较高的环保、文化、网络、心理辅导类,又有专业要求相对不高的交通劝导、禁烟劝导类,如市文化志愿者协会、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等。覆盖广。全市有志愿服务总队,各县市区成立了志愿服务大队,各乡镇有志愿服务小分队,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遍布蒸湘大地的志愿服务队伍。

  三是抓活动引领,注重实践影响力。结合元旦、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学雷锋纪念日、世界环境保护日、国际志愿者日等纪念日,重点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关心老年人、保护环境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志愿你我他、文明靠大家”“文明创建?、党员先行”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针对偏远山区农民、残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组织“一对一”帮扶、慈善捐助、捐资助学等关心关爱活动,解决弱势群体实际困难。全年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万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超过30万人次。

  四是抓品牌打造,注重典型带动力。推动“三关爱”、“保护母亲河”、“爱心超市”、“1+1献爱心”、“四大文明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放大品牌效应;“爱心超市”志愿服务品牌曾在第十届公民道德论坛上作典型发言。利用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一些“微心愿”“社区志愿”等志愿服务活动。衡阳市小红人志愿者协会等5个社团组织获评湖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百强社团”,龙健等4位优秀志愿者获评“湖南省雷锋式志愿者”。

湘潭市发放监督牌强化文明单位动态管理

湘潭市文明办

  湘潭市文明办对每届文明单位不仅发奖牌,还发“文明监督牌”,让文明单位置于群众监督下,有效解决了精神文明创建存在的“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问题,推动了文明单位创建规范化、常态化。

  一是开通监督“直通车”。要求各级文明单位将监督牌安置在醒目位置,主动接受监督。每年对文明单位悬挂牌匾情况进行督查,对未按要求放置的给予批评,责令整改。为畅通监督渠道,公布了两个职能科室的监督电话,市民可直接拨打电话。监督牌成了市文明办了解文明单位现状的重要渠道,也成了文明单位提升服务水平的警示器。

  二是念好监督“紧箍咒”。明确4名工作人员为群众热线办理员。建立监督台账,对来电时间、来电人员及联系方式、反映内容、处理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同时,建立文明单位联系册,收集文明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联络员的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确保群众来电及时处理。据统计,发放监督牌以来共接到群众来电378个。

  三是用好监督“追踪器”。将群众意见作为对文明单位检查、管理的重要依据。将群众反馈的问题,第一时间交办文明单位处理,并限期给予答复。对于群众反馈问题属实的单位,在每年的文明单位复查中给予扣分,情况较严重的给予复查不合格的处理,并取消下一届更高层次的文明单位申报。2006年至今,全市有4家文明单位给予复查不合格处理,有2家单位被摘牌。

桂东县实施“五大举措”推进文明县城创建

桂东县文明办

  近年来,桂东县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积极凝聚正能量,推动全县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不断发展。

  一是抓主题教育。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真组织“美丽桂东?道德先行”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将“道德讲堂”建设与学雷锋活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讲文明树新风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道德讲堂”建设的实际效果,有效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养。深入挖掘、培育和宣传推介身边的好人好事,认真开展道德模范推介、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掀起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争做道德模范的热潮。结合县域风情习俗,突出传统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和未成年人成长三个重点,认真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民俗文化、群众广场文化和全民健身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年”活动,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保障。

  二是抓和美创建。以建设“美丽幸福桂东”为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层次和水平。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继续推进“以城带乡、结对共建”机制,组织新获评的各级文明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和美”村庄活动,帮助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城乡整洁工程、“碧水行动”、文明新风进万家、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等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性和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自觉行为。提质拓展“和美”创建工作,重点打造 “两线”(国道106线、省道352线)“两型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带与和美文化长廊,建设了槐村村等一批全县有带动、有特色、有影响、有名气的现代化“和美村庄”。同时,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把“和美”创建工作向小区、集市、学校、边界、企业、非公组织等延伸,增加“和美”创建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抓宣传引导。加大市民日常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桂东市民“十要十不要”基本行为规范》和《城市管理“十禁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活动,深入开展影响桂东形象 “不文明行为”大讨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和“争做文明桂东人”志愿服务劝导行动,同时,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四是抓协调联动。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创建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是否重视。各单位“一把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亲自过问、亲自督办,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文明委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职,并注意统筹兼顾,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做好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思想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工作格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广泛宣传我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工作经验,普及文明知识。同时,不断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及时给予曝光,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是抓督查考核。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及其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综合绩效评估有机结合,对照考核指标,严格检查督办。县文明办加大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适时召开会议,并按省、市文明委要求抽取3—4个成员单位,专门听取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述职,并由文明委其他成员单位进行集体评议。对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意识不强、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严格问责。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加大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辰溪县以家风家训建设涵养文明乡风

辰溪县文明办

  近年来,辰溪县坚持把家风家训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弘扬家风家训的载体平台和方式方法,以好家道促好家风,以好家风带好民风,以好民风扬好社风,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落细落小落实。

  一、深入挖掘,广泛评选,好家风好家训落地生根。

  该县注重从乡村的传统文化、道德典型中汲取营养,为好家风好家训引来“源头活水”。一是发掘传统家训。辰溪的家道文化源远流长,该县通过开展“辰溪故事”有奖征集等活动,对传统家道家风取精华、去糟粕,发掘出等一批散落在民间的家训、家书及家风故事,让好家风好家训从家族走向民众,从家庭走向社会。二是挖掘家风典型。广泛开展“五好家庭”“道德模范”“廉内助”“贤德孝道媳妇”“杰出母亲”等系列评选活动,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寻访200 余名典型人物和家庭,通过事迹展播、公众投票等途径,评出20名获奖者为家风传递“信使”,引导群众见贤思齐。三是发挥乡贤作用。为发挥乡贤在好家风家训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该县对全县乡贤资源进行摸底整合,建立起由老教师、老干部等“五老”人员为基础,结合本乡本土的“道德模范”“贤孝媳妇”“创业明星”等先进模范人物的“新乡贤”队伍,目前乡贤资源“储备库”已有900余人。

  二、宣传入脑,传播入心,好家风好家训枝繁叶茂。

  找到好的家风家训,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该县通过打造三个平台把它展现到群众面前,发挥其教育教化功能。一是家风家训进讲堂。在全县272个村、社区创办了“乡贤文化讲堂”,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宣讲团,让乡贤讲解家风家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好人故事、历史文化知识等,引导普通百姓在讲堂上谈家训、释家规。目前,全县共开展讲堂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次。二是家风家训进村组。在村部楼、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场所进行集中展陈,在各村人流密集处设立“家风家训榜”“善行义举榜”,在农户家中中堂放置家风家训牌,向村民“晒出”优秀的家风家训,让他们潜移默化受到好家风好家训的感染。三是家风家训上媒体。通过电视台、新闻网、微信号、手机报等宣传平台,开展文明访谈、展播先进事迹、宣传传统美德等方式,让良好家风成风化人。

  三、传承家风,传递力量,好家风好家训浸润山乡。

  一是建设“有梦”家园。在各学校开设《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课程,将家风建设融入学校德育教学,印制3万余份“共同托起明天的朝阳”——致全县家长的一封信,推广“知礼传家”,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孝亲尊长、关爱他人的为人处世原则,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二是建设“有乐”家园。通过好家风好家训评议活动,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农村广泛传播,辰阳镇周家人村每年举办春节孝心宴、长田湾乡方家湾村举行农民运动会……丰富的文体活动凝聚了人心,推动了乡风文明。三是建设“有爱”家园。该县在每个行政村都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伍,把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关爱困难家庭作为重点,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同时,全县104个村自发设立了公益事业基金,共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村级公益项目500余个,有60多个村设立了扶贫助学基金,资助家庭贫困学生1200余人。

长沙市开福区推进“牛皮癣”专项整治工作

长沙市开福区文明办

  城市“牛皮癣”是城市管理的公害和顽症,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扰乱社会秩序,历来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城区“牛皮癣”整治,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脸面”, 既是维护宜居、优美市容环境的需要,更是塑造城市文明形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长沙市开福区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坚持多措并举、疏堵结合,扎实推进城区“牛皮癣”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广泛宣传发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组织动员,并选取了老旧社区代表——荷花池社区和高档小区代表——三角洲社区作为“无牛皮癣社区”试点社区。成立了包括社区党员、信息员、门店业主、楼栋长、居民代表等组成的治理牛皮癣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治理内容和范围,并在社区微信、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做好宣传工作,提升清理“牛皮癣”行动的全民认知度和参与度。

  刚柔相济治“本”。组织开展城区“牛皮癣”摸底调查活动,对各类广告、电话号码等信息进行分类梳理,严格区分违法广告、便民服务、商业广告等各类“牛皮癣”,摸清产生的根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本”措施。针对假发票、假证等违法广告类“牛皮癣”,采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线索,对其进行打击;针对送水、送气、家政、移动通信等便民服务类小广告,采取制作便民小卡片的方式发放给居民,引导商家规范宣传,这既方便居民生活又方便了商家宣传,大大减少了“牛皮癣”上墙数量。针对售房、招租、招工等商业性广告,属中介或企业的,引导其向城建部门申请专用商业广告栏。

  群防群治抓“常”。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建立齐抓共管、部门协作的群抓群治工作模式。建立了社区工作微信监督群,按照“日巡周查月评”的工作要求,社区干部每天进入包片区域巡查,并将发现问题上传到微信群,通知企业即时清理。建立市民群众监督参与机制,在社区每个楼道口悬挂“温馨提示牌”,公布社区主干及包片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和每日巡查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聘请热心社区事业的居民为楼栋长或社区工作志愿者,实时发现并上报新增“牛皮癣”。建立联合行动机制,争取公安、电信、税务等部门支持,壮大整治力量,提升治理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31期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